卢爱 发表于 2025-2-25 22:46:26

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https://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31217/1-23121F9161J10.png马铃薯青枯病识别方法  青枯病又叫细菌性枯萎病、褐腐病、洋芋瘟,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8月上旬基本结束。发病轻重与海拔、温度、湿度、降雨量有直接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发病逐渐减轻;降雨量增大、雨日增多,发病加重。耕作粗放、连作、平作,不处理病株残株,牲畜敞放,施用未腐熟的圈肥等,易发病。  叶片:叶片、分枝或整个植株呈急性凋萎,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病株叶片一般不脱落(典型症状)。  茎秆:茎出现褐色条纹,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或黄褐色。若将病茎切下-段,垂直浸泡于玻璃杯内的蒸馏水中,静置数分钟,可以看到从茎杆的切口处流出乳白色黏稠菌液(区别于枯萎病)。  块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黏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区别于环腐病)。有些薯块、芽眼被侵害,不能发芽,全部腐烂。https://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31217/1-23121F91630942.png马铃薯青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青枯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与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油菜、棉花等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当切到带病块茎时,应将带病块茎煮熟废弃,并用75%酒精擦洗切刀,或用火烤。适时播种,春薯应适时早播,秋薯则应适时晚播。氮、磷、钾配方施肥,施足基肥,勤施追肥,增施生物肥及微肥。对酸性土壤可在耕地前每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均匀撒施翻入土壤中,可较好地抑制青枯病菌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春薯应适时早播,秋薯则应适时晚播。采用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使雨后能及时将积水排干,避免大水漫灌,严禁用被青枯病菌污染的水源浇地;发现病株及时连株带薯和穴土全部消除,远离薯田,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  2、化学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用药剂进行灌根。定植时,用南京农业大学试验的青枯病诘抗菌MA-7、NOE-104浸根;发病初期,可选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乳液500~600倍液或7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配好的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青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