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http://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40102/1-240102094326144.png马铃薯早疫病识别方法 早疫病,也称夏疫病、轮纹病和干枯病。在马铃薯各个栽培区都有发生,可侵染叶片、叶柄、茎、匍匐茎、块茎和浆果,以叶片上的症状最明显。生长早期雨水多,有利于早疫病流行。重茬地,邻近辣椒、番茄棚室的田块,菌源较多,发病早而重。土壤瘠薄,植株脱肥,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发病加重。土壤贫瘠,后期植株早衰,病害发生较重。品种间抗耐病性存在一定差异。http://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40102/1-24010209433L50.png叶片:初次浸染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的老叶上,叶片上初生数量较多的暗褐色或黑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直径1~2毫米,以后发展成为暗褐色至黑色、直径3~12毫米、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的近圆形病斑,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有时病斑周围褪绿。有时在小叶顶尖发生与晚疫病病斑相似的褐色或黑褐色大型病斑。潮湿时,病斑上生出黑褐色或黑色霉层。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形斑,大量叶片黄化、枯死,全株变褐死亡。 叶柄和茎杆:病斑多为椭圆形,凹陷。 块茎:产生黑褐色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可达2厘米。病斑中间略微下陷,边缘清晰,略呈浅紫色突起.有的老病斑表面出现裂缝,病健交界明显。病斑下面的薯肉变紫褐色,木栓化干腐,深度可达5毫米。组织腐烂后呈水浸状,黄色至浅绿色。http://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40102/1-24010209434S50.png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高产抗病良种,一般晚熟品种较抗早疫病。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合理用水,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组织,深翻晒土。重病地区实行2~3年非茄科蔬菜轮作。 2、合理贮运:收获充分成熟的薯块,尽量减少收获和运输途中的损伤,病薯不入窖,贮藏温度以4℃为宜,不可高于10℃,并且通风换气。播种时剔除病薯。 3、生物防治:可选用3%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15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化学防治:及早喷药预防。应于植株封行开始,喷施75%百菌清+70%硫菌灵(1:1)1000倍液、30%氢氧化铜+70%代森锰锌(1:1,即混即喷)600~8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等喷雾,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3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 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新药对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有特效,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每亩40克、25%丙环唑悬浮剂每亩6~9克、43%戊唑醇悬浮剂每亩15~20毫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