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苗期有哪些病害?
http://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40112/1-240112091950556.png西葫芦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三种病害。 猝倒病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均能发病。幼苗未出土发病时,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的幼苗发病时幼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以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变细,幼茎迅速倒伏地面。病害发展很快,有的幼苗叶仍为绿色,即已猝倒。开始时是个别苗发病,几天后,向邻近植株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寄主病残体表面及附近的土壤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是由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镰刀菌感染发病的。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灌水、带菌肥料等传播。幼苗刚出土时,植株幼嫩,子叶中养分耗尽,真叶未出,新根也未扎实,是猝倒病感病阶段。此时如遇寒流、低温、阴雨寡照,地温低,土壤湿度大,幼苗纤细,抗病力弱,容易发病。土壤粘重、播种过密、移苗不及时、浇水过多、通风不良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首先要加强苗床管理,选用无菌新土作床土,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整平床面,合理稀播,控制苗床湿度,加强光照,保持较高温度,注意通风换气,提早分苗,严格选苗。其次,发现少量病苗时,拔去病株,撒施少量干土或草木灰降湿,同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份加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份混合后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喷布药液后,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 立枯病发生比猝倒病晚,但延续时间长,一般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发病时幼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一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病株白天萎蔫,晚上恢复,直至死亡仍直立不倒。病部生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引起的病菌同猝倒病。 防治方法在加强苗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药剂防治。 沤根幼苗出土后部不发新根,根皮呈锈褐色而后腐烂,逐渐全株萎蔫死亡,苗容易从土中拔起,是由于地温低、光照不足、土壤湿度大导致的。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应尽量升高地温,保证苗床有充足的光照,并适当降低土壤水分,避免沤根,培育壮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