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稻水象甲?
https://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50331/1-250331103223420.png稻水象甲形态特征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成虫体长2.6~3.8毫米,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片,呈暗褐色斑。喙端部和腹部触角沟两侧、头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基节基部、可见腹节3~4的腹面及腹节5的末端被覆黄色圆形鳞片。喙几乎和前胸背板一样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鞘翅明显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被覆至少3行鳞片,第1片、第3片、第5片、第7片行中部之后上有瘤突。腿节棒形,不具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 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地分裂呈两叉形。雌虫的锐突单个的长而尖,有前锐突。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在我国发生的都属于孤雌生殖型。卵长径约0.8毫米,珍珠白色,圆柱形,两端圆稍向内弯曲。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节2~7背面有成对朝前伸的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https://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50331/1-250331103234338.png稻水象甲为害症状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在叶表面留下一纵条长短不等的白色斑痕,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幼虫密集水稻根部,在根内或根上取食,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生长发育,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稻水象甲给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一般减产10%~20%,受害严重田块减产50%左右。https://img.runkanwang.com/uploads/allimg/20250331/1-250331103245343.png稻水象甲防治方法与用药要点 1、检疫措施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 2、农业防治秋翻晒垄灭茬,水稻收割后至土壤封冻前对稻田进行翻耕或耕耙,可以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 3、物理防治在小片孤立稻田,利用灯光诱杀技术压低虫源。 4、生物防治保护捕食性天敌,如稻田、沼泽地栖息鸟类、蛙类、淡水鱼类、结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步甲等可猎食各种虫态稻水象甲的天敌。也可采取稻田养鸭猎食,降低虫口密度。应用索科线虫及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也是有效的。 5、化学防治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沙蚕毒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杀灭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分别用于秧田和本田害虫防治。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混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40%三唑磷乳油每亩60~80克喷雾;10%醚菊酯悬浮剂每亩80~100克喷雾;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每亩2000~3000克撒施;36.8%马~水胺乳油(维稻)每亩60~80克喷雾;20%辛·唑磷乳油每亩50~70克喷雾;35%增效敌畏~马乳油每亩40~50克喷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