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中耕除草的作用和方法
https://images.runkan.net/uploads/allimg/20240409/1-24040ZT51G45.png甘蔗播种至出苗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冬植和早春植蔗,时间更长。出苗后的苗期较长,生长缓慢,行间空隙大,且多数蔗区苗期适逢雨季,杂草繁殖蔓延很快,与甘蔗争夺阳光、养分和水分,如不及时清除杂草,将会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和分蘖。另外,由于行间裸露的时间长,土壤表层易为人为或机械压实板结。中耕除草的作用不仅在于除尽杂草,而且能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提高土壤温度,既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也有利于土壤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为幼苗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旱地雨后浅中耕,可切断土壤毛细管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旱地雨前中耕,可减少水分蒸发,下雨时可接纳更多的雨水,起到保水的作用。咸田中耕,可通过切断毛细管作用而阻止底层的盐分上升伤害蔗根。除草要适时、彻底,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施肥再进行1~2次松土。土质黏重的水田甘蔗,表土常板结,宜在雨后或灌水后表土干湿适度时进行中耕,效果较好。 在未实现机械化耕作的蔗区,除用锄头中耕除草外,也可用犁进行中耕,犁时只松土、不翻土而达到中耕除草的目的。此外,也可用中耕耙进行中耕。在雨后转晴、土壤湿度适宜时,先犁蔗行间,晒1~2天后再用小耙耙碎土块,使杂草曝晒干死,但株间的杂草须用人工除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