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姜播种前准备 1、地块选择:生姜根系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收水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近3~4年未种过生姜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有机质含量高、理化性状好、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pH值5~7的肥沃土壤。 2、大拱棚建造:多采用竹拱架结构的大棚。一般棚宽6~8米(10~14垄姜),柱高07~14米,长度因地制宜确定。依地形可采用南北或东西向开沟起垄种植。生姜栽植前7~10天盖好棚膜升温,以利提高地温。夏天搭遮阳网(代替插姜草),给生姜遮阳。入秋后撤掉遮阳网,采收前30天左右盖上塑料薄膜,生姜收刨前将薄膜撤除。 3、品种选择:选择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少、姜块肥大、单株生产能力强的疏苗型品种,如莱芜大姜。 4、种姜处理与催芽: ①晾种、挑种、掰种:播前25~30天从姜窖中取出种姜,一般每亩准备300~400千克,放入日光温室内或20℃的室内摊晾1~2天,晾干种姜表皮,清除种姜上的泥土,并彻底剔除病姜、烂姜以及受冻严重失水姜,选择姜块肥大、皮色有光泽、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的健壮姜块作种,摊晾后进行掰姜,单块重以50~75克为宜。 ②种姜消毒:为防止病菌的危害和蔓延,最好在催芽前对种姜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用固体高锰酸钾兑水200倍,浸种10~2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浸种10分钟,取出晾干。 ③加温催芽:生姜大棚种植必须要提前催芽,要在播种前25~30天开始催芽。此时温度尚低,为保生姜顺利出芽,可采用火炕或电热温床或电热毯催芽法。无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催芽温度要保持在25~30℃,待姜芽萌动时保持温度22~25℃,姜芽达1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二、重施基肥 大棚生姜生长期长,产量高,对肥料吸收量多,因此要加大底肥施用量,并多施生物有机肥料。一般冬前每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粪3~4立方米,随深翻地施入。种植前开沟起垄,每亩在沟底集中施用有机肥200千克,加复合肥50千克,或豆饼150千克加复合肥75千克,肥料与土拌匀浇足底水即可栽植。为防地下害虫,每亩可施入2~3千克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1千克。 三、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生姜16℃以上开始发芽,16~20℃发芽仍较缓慢,以22~25℃为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根据塑料大棚的性能以及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华北地区塑料大棚覆盖栽培生姜,若在大棚膜上加盖草苫,播种期以3月上旬为宜,若不盖草苦,播种期以3月中下旬较为安全。 大棚种植大姜,播种时南北向按55~60厘米行距,开10厘米深的播种沟并浇足底水,水渗后按18~23厘米株距、姜芽向西摆放种姜,每亩栽植5500~6000株,若密度再加大虽然产量仍有增加,但增产幅度下降,商品性状变劣,且生产成本大大提高。播后覆土4~5厘米,并耧平耙细,每亩喷施施田补100克进行化学除草。 
四、田间管理 1、温光管理:播种后出苗前要盖严大棚膜升温。保持棚内白天30℃左右,不通风,以利姜苗出土。姜苗出土后,待苗与地膜接触时要打孔引出幼苗,以防灼伤幼苗。同时温度白天保持在22~28℃,不能高于30℃,夜间不低于 13℃。外界夜间温度高于15℃时要昼夜通风。光照的调节主要靠棚膜遮光,在撤膜前无需进行专门的遮光处理,到5月下旬气温高时,可撤膜换上遮阳网(遮光率50%为宜),7月下旬撤除遮阳网。到10月上旬随外界温度降低再覆上膜进行延后栽培。盖棚膜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3~18℃。 2、追肥: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时,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厘米时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45%复合肥150千克/公顷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苗期施用追赶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壮苗,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吸肥量迅速增加、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45~60吨/公顷,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370千克公顷、硫酸铵或复合肥225~300千克/公顷(复合肥用人尿泡2~3天后施用效果较好);当生姜长至6~8个分枝时(约8月上中旬),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300~375千克/公顷、硫酸钾150千克/公顷,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如以收老姜为主,则应控氮增磷,土壤缺锌硼时,追肥时也应补施,以延缓叶片衰老。 3、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月下旬至8月份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如遇干旱,应增加浇水次数,但不可漫灌,浇水间隔期以7~10天为宜,梅雨季节少浇(梅雨水),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浇水。提醒在暴雨之后,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4、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长很有利,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增土,一般培土3~4次。第1次应在“三马杈”时进行,盖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15天后依次进行第2、第3、第4次培土,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5、扒老姜: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提醒对于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6、生姜增产剂应用:根据生姜的生长发育特点,增加人为调控能力,喷施生姜增产剂,从而达到增加生姜产量的目的。全生育期喷4次。第一次在苗高30~40厘米时,第二次在三杈期,这两次以促进生姜营养体生长;第三次在7~8权前喷1次,以控制调节姜块膨大为主;第四次在收获前15~20天喷施,以促进姜叶及地上茎中的养分向姜块回流。采用该技术可亩增产生姜500千克左右,并提高生姜的耐贮性。 五、病虫害防治 大棚生姜主要有斑点病及姜螟等危害,要注意交替使用有效药物防治。 六、适时采收 生姜采收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根据经验,销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种姜采收宜在初霜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