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毫不夸张的说,凡是有百香果种植的区域,基本上都有百香果病毒病的发生。由于病毒病尚无有效药剂,一旦显症,基本就判了死刑,感病后的植株多表现为生长弱,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百香果种植效益。 病毒病主要通过嫁接和枝条侵入而引起苗木带毒发病,因为病毒病寄生在细胞内,跟着细胞分裂不断复制,而百香果病毒病病菌在50度高温下10分钟仍有致病力,在55度高温下10分钟即死亡;病叶在4度的冰箱中保存60天仍有致病力。病叶的汁液在20~24度温度条件下贮藏6个月,仍然有致病力。用药不当会造植株成带毒细胞死亡,百香果植株也会随着死亡。 而且百香果病毒在百香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借由器械或者蚜虫传播,管理粗放、套种瓜果、茄科等作物以及虫害发生较多的果园,发生较为严重。台湾地区为避免病毒的传染,都采取一年一种嫁接苗。 
一般病毒都是借由器械或者蚜虫传播,因此在种植特别是培育时要做好防虫隔离措施,同时,至今还未见有百香果病毒病是由种子带毒传播的报导。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机械汁液传播和蚜虫取食传播。因此防治百香果病毒病推广抗病品种、采取无毒嫁接苗和实生苗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 但苗木市场的混乱、病毒检测机构的缺失加上栽培管理的粗放,市场上有不少百香果嫁接苗,砧木有的并不抗基腐病,有的甚至用扦插苗作为砧木嫁接,母本隔离并不规范,没有进行病毒检测,种出来的的苗有没有病毒病,育苗公司自己心里都没底。因为大部分苗场自己是不会种植百香果的,使得携带病毒病的百香果苗在市场上泛滥。 由于无毒嫁接苗的培育需要很高的技术,为防止病毒借由媒介传播,应当在32目的网室中进行,建立起育种的系统,并配合病毒检测进行。培育时最好使用“一株一剪”,不可随意混用,运苗通道也要形成防虫的密闭空间,同时防感染土壤中带的基腐病毒,并做好覆盖以防止下雨沾染土壤的病毒,嫁接也必须在密闭的空间里进行。 且在隔离条件下,育成的百香果实生苗是不带病毒的,这个隔离条件要求非常严格,难有育苗公司能有实力做到,个人育苗更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