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马铃薯癌肿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115 | 回复0 | 2025-2-26 23: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铃薯癌肿病症状  

癌肿病主要危害块茎和匍匐茎,病重时,也可发展到地上茎,但茎叶发病较少。患病的块茎和匍匐茎组织发生畸变,形成大小不同的、形似花椰菜的瘤状物,初期为白色,后期变黑。发展到地上茎的肿瘤,在光照下初期为绿色,后期呈暗棕色。多数瘤状物在芽眼附近先发生,逐渐扩大到整个块茎,最后类似肉质的瘤状物分散成烂泥状,黏液有恶臭味,可严重污染土壤。

马铃薯癌肿病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  

一旦种植的马铃薯在田间发病,病菌抱子很难从土壤中消灭。癌肿病菌孢子在土壤中潜伏20年仍有生活力。除马铃薯块茎可以带病传播外,农具和人、畜带的有菌土壤,都可能传播。病薯块和薯秧也常混入肥料中致使厩肥传病等。癌肿病的休眠孢子抗逆性特别强,在80℃高温下能忍耐20小时,在100℃的水中能存活10分钟左右。孢子侵入块茎的温度为3.5~24℃,最适温度为15℃。在土壤湿度为最大持水量的70%~90%时,地下部发病最严重,土壤干燥时发病轻。

马铃薯癌肿病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米拉、费乌瑞它等。  

②对疫区进行严格封锁,该地区的马铃薯禁止外运,以防病害蔓延。  

③利用脱毒茎尖苗,快繁高度抗病品种,尽快更替不抗病的品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