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秋葵角斑病症状 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叶片初发病时,叶背现水渍状灰绿色小斑点,扩展时受叶脉限制产生多角形深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融合早枯;或沿叶脉扩展形成长条形,初水渍状,后变黑褐色,造成叶片歪曲或皱缩,严重时病叶发黄干枯。 黄秋葵角斑病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初在寄主细胞间隙中,后侵入到细胞内和维管束中,侵入果实的细菌则沿导管进入种子。温暖高湿条件即气温21~28℃、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 黄秋葵角斑病防治方法 用种子重量0.3%的50%混合二元酸铜(琥胶肥酸铜)拌种;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悬浮剂800倍液,或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12.5%喹啉酮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用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