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种植大豆如何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复制链接]
查看2 | 回复0 |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症状及危害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又叫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分布于东北、黄淮流域及广东等大豆产区。南方的夏大豆发病较重。  

1、叶片受害症状:初生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多角形红褐色病斑,大小为1~2毫米,病斑逐渐隆起扩大,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状,形似斑疹,周围无明显黄晕。隆起的疤斑是该病害鉴别特征之一。严重时大量病斑汇合,组织变褐,枯死,似火烧状。  

2、豆荚受害症状: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稍隆起。

二、大豆细菌性斑疹病传播途径  

1、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  

2、大豆带病种子播种后,先引起幼苗子叶发病,繁殖扩展后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从植株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三、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发病原因  

1、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发生高峰期多在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鼓粒期为发病高峰。  

2、如高温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叶面伤口较多,更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  

3、如大豆连作田间菌源大,病害发生严重。

四、大豆细菌性斑疹病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大豆品种。建立无留种田或从无病田留种,精选无病种子播种。  

2、发病重的田块建议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  

3、在大豆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然后深翻土壤。  

五、大豆细菌性斑疹病防治农药  

1、大豆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1克农用链霉素加水5~10千克浸种30~60分钟,晾干后播种。  

2、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30%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防治1~2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