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把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叫做光周期现象。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光周期反应最直接表现是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变化。短日照加快大豆开花和成熟,长日照延迟甚至阻止某些大豆品种发育。大豆在光照阶段要求短日照条件。大豆对光照的要求以9小时为界线,即大体在9~18小时范围内,光照愈短,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抑制营养生长,表现为植株矮小,提早开花成熟;光照愈长,愈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器官的发育,表现为开花和成熟延迟。 一般在主茎第一片复叶出现时,开始进入光照阶段,通常是4~12天短日照处理,完成光照阶段而进入花芽分化。完成光照阶段以后,短日照对大豆生长发育不产生影响。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地区大豆生长季节的日照长度有很大差异,纬度越高,夏季日照越长,反之则越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适合各地日照条件的品种生态类型。当南方大豆品种引种到北方,由于日照过长,不能满足其短日照需求,开花结实推迟;当北方品种引到南方是由于日照缩短,温度升高,在短时间就能满足北方品种短日照要求,大豆发育加快,提早开花结实,植株矮小,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很低。造成损失。大豆对光照长短反应非常敏感。因此大豆分布区域虽广,但品种的适宜性很窄。所以我们在生产中,引用外地大豆品种时,一定要先小面积试种,取得成功后,经有关种子管理部门认定,才能应用于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