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生通过拌种防病治虫方法 1、花生枯萎病:该病是危害花生幼苗多种病害的总称,群众俗称"死棵子"、"倒秧病"、"烂腰"、"青症"等,主要包括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黑霉病和白绢病等5种病害。根腐病和茎腐病病菌以残留在土壤中的病残株上越冬为主,在田间靠流水、风、农事活动等传播,连作田发病重;青枯病是由细菌所致,病原细菌在土壤及病残体或肥料中越冬,生长季节由各种伤口侵入,繁殖危害黑腐病以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与种子上越冬,花生播种后开始侵染,靠风雨传播;白绢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靠流水、昆虫、土壤、种子带菌传播。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①拌种:采用种子重量的8%菲醒,均匀掺拌于事先用永湿润的种子上,防治黑霉病;用25%多菌灵按种子重量1%拌种或药土盖种,防治白绢病;用种子重量0.5%多菌灵拌种,防治茎腐病。 ②浸种:采用种子重量0.4%~0.8%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水,浸种灭菌。 ③灌根:在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灌根,可有效地防治茎腐病、根腐病;在青枯病发生初期(6月上、中旬)和盛期(7月~8月),用50%叶枯青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或用25%敌枯双500倍液,每亩750公斤药液,均匀灌于花生墩内。 2、花生根结线虫病:该病又称花生线虫病,70年代~80年代初河南省个别地方报道有此病害发生,列为河南省检疫对象。其明显症状是受害处膨大形成虫瘦。病原线虫以幼虫由根端侵入,致使根端形成如纺锤的虫瘦,其上又生出小毛根,使整个根系呈乱头发状。病原线虫以卵和幼虫随病组织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次年春花生播种后,幼虫侵入幼根,形成瘤状物(即虫瘦)。一年内可繁殖数代,进行重复侵染。-般砂土、连作地及干旱年份发生重。 防治该病,每亩用2公斤~3公斤80%二溴氯丙烷乳剂,对水75公斤左右,结合春耕或在播种前半月,把药液施入沟深16厘米、沟距33厘米的沟中,然后立即覆土;或每亩用杀线烷(30%二溴氯丙烷加30%硝基氯丙烷)乳剂2.5公斤或60%二澳乙烷3.5公斤~4.5公斤或二溴乙丙烷4公斤~5公斤,加水75公斤沟施,随即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