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复制链接]
查看2 | 回复0 | 昨天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1、长江流域棉区:  

一般有两个高峰,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高峰,发生的杂草以一年生的马唐、旱稗、画眉草、小藜、茼麻、苍耳等为主。这个阶段发生杂草的特点是与棉苗生长同步;6月中旬至7月初为第二高峰,发生的杂草有一年生的牛筋草、千金子、马齿苋、铁苋菜、青葙、通泉草、马唐、茼麻,多年生小蓟、苦荚菜、狗牙根以及莎草科的香附子等,这期间发生杂草种类多、数量大,且正遇上雨季,经常出现雨后一批草的现象。  

2、黄河流域棉区:  

棉花播种后,随气温回升,多种杂草陆续开始萌芽,5月中下旬形成第一个高峰,发生的杂草以一年生草为主,如狗尾草、马唐、旱稗、藜等。6月底7月初进入雨季,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均有发生。但由于第一个高峰发生的草进入生长旺季,因此,对棉花的为害比后一高峰为重。

3、西北内陆棉区:  

杂草与棉苗几乎一起同步发生,由于杂草种子在土中的深度不一致,表土层杂草种子早于棉苗发生,至5月上旬时,杂草发生率即达到总量的55%,形成第一个高峰。主要害草有旱稗、灰藜、狗尾草等,如不及时控制,这部分杂草能造成严重为害。6月下旬灌溉后,7月初出现第二个高峰,这期间发生的杂草约占总杂草发生量的30%,以田旋花、旱稗、灰藜及反枝克为主。

4、地膜覆盖棉田:  

在露地直播棉田棉行上覆盖了地膜,促进棉苗早发早熟。但地膜下温度较高,墒情较好,杂草发芽整齐,生长迅速,盖膜后5~7天杂草即陆续发生。15天后即形成出草高峰,30~35天杂草发生率高达95%以上。  

5、移栽棉田杂草: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实行麦棉轮作,大面积为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大田除棉田常有的杂草之外,由于轮作制度的变化,麦田中有大量的婆婆纳、猪殃殃等杂草的发生,在3~4月份生长发育直至成熟。棉苗5月中下旬移栽后,在6月中下旬棉田出现一个杂草发生高峰,主要是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如马唐、千金子、狗尾草、铁苋菜、反枝苋等。

6、苗床杂草:  

营养钵育苗的苗床杂草发生有其特殊的规律,营养钵床土的来源是决定发生杂草种类的基础。作为苗床底的棉田深层土中的杂草种子成为苗床上杂草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盖在营养钵上的细土,夹带的杂草量少,出草数较少。由于苗床内温度高、湿度大,加之不松土,容易引起杂草的萌芽出苗。床土内的杂草首先发生,床板外的杂草发生较迟,因此,播种后7天即陆续见草,几乎与棉苗同时出土,到15天前后即形成杂草发生高峰。但在揭膜通风后,苗床土壤湿度下降,抑制杂草的萌发,杂草发生数量迅速下降,到25天前后,苗床土内的杂草基本出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