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棉花高产栽培采用"三桃"齐结的技术途径。由于伏前桃易霉烂,秋桃成熟不好,往往不能实现高产优质。优质棉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力争在最佳开花结铃时期多结伏桃和早秋桃。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对蕾、铃生长有很强的补偿能力,利用这一特性,采用在早发基础上去早晚蕾的调节技术,可以有效地调节结铃的时间和部位,使棉株在最佳结铃时期和营养条件下多结伏桃和早秋桃。 
棉花去早蕾原因和方法 棉花去早蕾有一定的增产和改善品质的作用。它是利用棉株本身所具有的结铃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产生下列效应: ①减少伏前桃,可相应减少烂铃和僵瓣,并解决和减缓早衰; ②增加伏桃和早秋桃,使大量开花期与最佳结铃期相遇; ③增加内围和中部果枝果节结铃比例,增收霜前花; ④促进根系发育和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使棉株健壮生长; ⑤可减少2代棉铃虫的为害,同时棉花生育前期少施药,有效地保护了天敌,抑制了后期的伏蚜和第3代棉铃虫为害。 棉花去早蕾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一是土地具有中等肥力,并有较高的施肥水平和灌溉条件,亩产皮棉60~70kg。旱薄地、肥水条件差、棉株长势弱的棉田,不宜摘早蕾;二是选用结铃性强,不易早衰的中熟棉花优良品种,因具有内在力,可发挥较强的补偿作用;三是只有早发棉田,才有早蕾可摘,也才能发挥摘早蕾的作用。 采用除早蕾措施,必须与其他措施相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应。主要是要选用结铃性好、后期长势强的优质高产品种。棉田要求具有中等肥力、灌排条件好。施肥要充足,在花铃期肥水一定要跟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早发。密度不宜过大,除蕾数量要适当,要根据早发程度和长势而定。盛花始期营养生长过旺的棉株,要采用喷缩节安等化控措施。花铃期要加强治虫。 
棉花去晚蕾原因和方法 去晚蕾也是一项重要的调节结铃的措施。去除晚蕾适用于晚发及后期长势旺的春棉和晚蕾多的夏棉,晚蕾(8月5日以后现的蕾)结的铃为晚秋桃,而晚秋桃常年多为霜后花,有些晚蕾更是无效蕾,徒然消耗养分,作用不大。除去晚蕾后,可使棉株养分集中供应伏桃和早秋桃生长,增加其铃,还能减少霜后花,提高霜前好花率。如与化控技术相结合,则还能改善棉田冠层结构、增进通风透光、有利早熟增产,一般可增产10%左右。去晚蕾可用人工打去上部果枝边心或化学封顶的方法,以用化学封顶法效果更好。化学法每亩喷缩节安3~4g的效果最好,对后期长势旺的喷缩节安5g亦可。打边心或喷药的时期均以8月5日前后为宜,过早、过晚都不利。去晚蕾一般应与去早蕾相结合,但在沿海地区晚发棉田及其他地区的晚发棉田则不宜去早蕾,以控晚蕾为主;早衰棉田不需要去晚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