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棉花全苗、壮苗标准 1、全苗标准:春播后7~10天,夏播后5天出齐苗,实际出苗数占实际播种数95%以上为全苗,并且棉苗生长整齐一致,不缺苗断垄。 2、壮苗标准:棉苗生长敦实,子叶完整,肥厚,叶片平展、无病斑,叶龄整齐,叶色油绿,叶面积较大,茎秆粗壮,下胚轴白色无病,早发侧根,早现第一片真叶。 
二、棉花播后管理技术 1、查墒补种移栽:有的棉田播种时,天气晴好,土墒充足,播种质量也较为理想。但播后不久就出现了大风天气,土壤墒情很快恶化,种子处于半墒状态,难以发芽出土。遇到这种情况要在风后立即逐行进行镇压提墒。如不及时抢救,就会造成严重缺苗。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播后7天左右大部分种子就发芽定根,在此期间,不间断地检查墒情变化和种子萌发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如遇部分行、段出现种子落干或因播种偏深顶土困难时,要及时补救。主要方法是:人工顺行小水补墒,水渗下后上面盖些干土保墒;或在种子落干处用催芽后的同一品种种子补种。对已经发芽,但顶土困难的行段用耙子横扒表土,减少覆土厚度。 对大部分棉苗已经出土,仍有少量缺株断垄的棉田,这时再行补种为时已晚。为保持苗龄一致,可利用田间地头事先培育的预备苗进行芽苗移栽。芽苗就是2个子叶刚刚展开,根部尚未生出侧根的棉苗。提取芽苗时,不要伤主根,并将附土轻轻抖掉,放在水盆内。然后在田间缺苗处,用小铲直插一道缝,并在缝中浇微量水,把芽苗贴住缝的一边放入,最后用干土将土缝封好。第二天在芽苗两侧轻轻松土,即可成活。 对棉苗已出现1~2片真叶,仍有少量缺株的棉田,这时可利用田间的预备苗或邻近棉行的多余棉苗进行移栽。移栽前,先在缺苗处挖好坑,再用移苗铲在棉苗四周插入土中5~6cm,使土团挤紧,然后放入坑内,用细土培好土团后,浇少量"团结水"。水干后及时松土。只要移栽时做到土团不散,苗不伤根,棉苗比地面低1~2cm,成活就有把握。 有时定苗后棉株已有4~5片真叶,还会出现少量缺株,这时可采用大苗带土移栽的方法。先用铁锨在缺株处挖成"()"形坑,坑深10~15cm;再用铁锨把移栽的棉苗也按"()"形挖出,苗不要脱离铁锨就直接放在挖好的缺株坑内。移苗的土团要稍小,放在坑内比地面略低,最后用细土培好缝隙,不伤土团,浇水后松土。 对因墒情不足、出苗只有5~6成的棉田,则可采用引水侧浇的方法。浇水前,先将断垄处的干土用铁耙子耙在播种行上,使其成一小埂,再引小水到断垄处,使水浸透土埂到达种子上。待水稍干后及时将压在播种行上的土埂耙平,并松土保墒。 2、破除雨后板结:棉花播后如遇降水,地面就会形成板结,棉苗出土困难,极易烂种烂芽,因此雨后及时破板是争取全苗的重要措施。方法是用畜力拉的长齿耙与播种行垂直横耙;如板结严重的可以梭耙。也可人工用小钉耙在播种行上横耙。当棉苗出土现行后,要贴近棉苗浅锄,有提高地温,松土保墒,助苗出土的作用。 
3、间苗定苗:在棉苗出土后,幼根的生长速度比地上部分快4~6倍,当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时,地下部的侧根已交叉拥挤在一起,所以,要及早间苗定苗,才有利于培育壮苗。 在气温比较稳定,病虫害发生较轻的地区,可于2片真叶期一次性定苗。定苗时要做到"尺量手定",保证计划密度。盐碱地地温较低,又有盐碱危害,可先间苗后定苗。等到出现4~5片真叶、棉株抗逆能力增强时再定苗。 4、扶理前茬:在两熟套种棉区,对生长过旺有倒伏可能的前茬,为了改善行间光、温条件,必须及早进行扶理。在前作物(如麦、蚕豆)开始灌浆时,就可进行扶理。扶理的方法主要有拉绳和扎把两种,都应先松后紧,分次加工。对麦行扶理采用拉绳的办法,用棉秆等物插在麦幅两边,中间用绳拉起来,防止麦子斜入或倒入棉行内。对蚕豆扶理一般采用扎把的方法,如果一次扎把的必须"扎得小,扎得松,扎成剪刀形"。这两种扶理方法既有利于棉花出苗生长,对前作物的正常成熟也无大的影响,扶理工作是关系争"五苗"的重要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