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从播种出苗到棉铃成熟吐絮的生育周期一般为150~200天。按其生育期间的形成的变化通常分为苗期、蕾期、花铃期和成熟吐絮期,这4个时期反映了棉花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 棉花是喜温作物。野生棉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热带。栽培棉在生育期间需在较高的温度。棉籽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0~20℃;现蕾最低温度为19~20℃,温度升高,现蕾加快;开花结铃期的最适温度为25~35℃。如果日最低温度低于15℃,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5℃均有碍于花粉发育,不利于开花授粉,易引起蕾铃脱落。棉铃成熟吐絮时,要求温度在20℃以上,低于16~20℃则不利于纤维发育和棉铃成熟。 棉花一生需要一定的热量才能正常地完成生育周期,一般陆地棉整个生育期间所需≥15℃的积温为3000~3600℃。 
棉花为短日性作物,一般在棉苗阶段需要每天8~12小时的短日照,经过18~30天才能现蕾开花。由于大多数栽培棉品种长期在偏北高纬度地驯化和选择,对短日照已不敏感。但长期在南方种植的品种,特别是原产热带的野生棉种对短日照要求严格,如将其向北方引种,常会出现延迟(或不能)现蕾开花而徒长晚熟,为此,必须进行短日照处理才能现蕾开花。棉花在生育期间喜光照,不耐荫蔽,如日照不足,田间荫蔽,易造成棉株徒长、蕾铃大量脱落而晚熟减产。 
棉花的生育期长。枝多叶大,蒸腾系数大,需水较多。据估算,棉花每生产1kg干物质,耗水300~1000kg,高于一般旱地作物的需水量。但由于根系发达,吸水力强,也较能耐旱。棉花的需水量一般随生育加快、气温上升而逐渐增加,到盛花期需水最多,吐絮后需水又减少。如果土壤中水分过分,田间湿度过大,对棉花发育十分不利,常会导致晚熟减产。 棉花的发芽、生根和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土层疏松、透气性好,有助于棉根活动,促进棉株正常生长发育。 棉花要求土壤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水分适宜,地下水位较低。棉花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较广,在 p小时 值为6.5~8.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还具有轻度耐盐碱能力,但一般以中性至微碱性为宜。 棉花生育期间需要大量的氮、磷、钾以及钙、硫、镁、钠、铁等元素。其中,70%的氮素是在现蕾到开花结铃期间吸收的;65%~70%的钾素和磷素都是在开花到成熟吐絮期间吸收的。及时充足地供给营养元素,以确保棉花正常生育和争取高产。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应按棉株各个生育时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调节某些环境因素的有利作用,从而发挥棉株的生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