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粒黑粉病症状 水稻谷粒被黑粉病菌侵染后,初期的症状不明显,到发病中、后期病粒的谷壳呈暗绿色或暗黄色,谷粒内隐约显出有黑色物,手压感觉轻软,破裂后米粒变成一团黑粉,或从保壳缝隙处长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突起物,初期带黏性,后来成黑色粉末粘附在谷壳上。 
稻粒黑粉病发病习性 稻粒黑粉病的病菌在秸秆、土壤、种子内外、畜禽粪中越冬。 来年水稻扬花灌浆期,病菌萌发随风飘散,侵入花器和幼嫩的谷粒中,在谷粒内蔓延,形成黑粉。据研究报道,病菌的活力可以保持3年之久,通过畜、禽、昆虫等消化道后,仍保持有生活力。提醒在水稻扬花灌浆期间,遇上高温、阴雨,或偏施氮肥,或过迟施肥、水稻倒伏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加重病情。 
稻粒黑粉病防治方法 1、调整播种期,使扬花灌浆期避开高温阴雨天气。 2、秋收后深耕土地,将浅土层大量的病菌翻入土层中深埋,或将带病秸秆用作生产沼气原料,降低菌源基数。 3、科学用肥。畜禽粪肥要经高温堆沤腐熟后方能使用。实行配方施肥或采用新型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防止迟施和施用单一氮肥。 4、加强管理,实行浅水管理,注意晒田。 5、药剂防治。在水稻始穗和齐穗扬花期各喷药1次。每亩用50%的多菌灵1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或25%粉锈宁50克,对水60千克喷雾;或20%的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50毫升,对水50 千克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