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 西葫芦怎样包装、保鲜和运输?

[复制链接]
查看199 | 回复0 | 2024-5-9 17: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呼吸作用:是最基本的生理作用,通过气孔、皮孔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基质是以碳水化合物和糖类为主体,并与有机酸相关,呼吸时基质被分解与消耗掉,当呼吸旺盛时,基质的消耗就多,品质就随之下降。西葫芦的呼吸量,界于叶菜类和食用部位为贮藏器官的菜类之间。呼吸量的大小与西葫芦成熟度有关,一般老熟的果实呼吸量小,幼嫩的果实呼吸量大,刚采收的产品呼吸强烈,以后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但当遭到振动与冲击,或遭到病害侵袭,呼吸作用将再度增强。  

乱呼吸作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呼吸越旺盛;温度越低呼吸越弱。温度每上升10℃,呼吸强度将提高2~5倍。因此采收后的运输贮藏期间,根据产品的需要,适当降低温度,可抑制呼吸作用。  

伴随呼吸作用的进行,产生呼吸热,呼吸热的蓄积,引起西葫芦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导致呼吸增强,降低品质,甚至引起F·B。所以在贮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

蒸腾作用:西葫芦的嫩瓜采收后,也和在生育中一样,水分经蒸发而放出,西葫芦将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失重,产生凋萎现象,降低新鲜度。当重量减少5%时,将引起明显的凋萎,光泽差,新鲜下降。  

湿度与温度对西葫芦水分蒸发的影响较大,湿度越低,蒸发作用越强,重量损失越多;在高湿条件下,虽然蒸发量减小,不容易失重,但因吸湿会使组织及内含物的成分发生变化,进而由于细菌繁殖而容易腐烂。  

降低温度能使蒸发量下降,因此采收后运输贮藏过程中,应避免高温。

生长作用:西葫芦采收后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果肉的养分向种子中转移,随着种子的发育,品质降低。在西葫芦接近生理成熟时采收,其生长作用更为明显,嫩瓜采收,生长作用相对缓慢一些。  

根据西葫芦采收后的生理特性,采收西葫芦最好趁早晨温度低、空气湿度高时进行。  

采收和包装时要轻拿轻放,严防碰伤。采收后立即用软纸逐个把果实包好,放在筐内或纸箱内装车,装车时筐与筐之间、纸箱与纸箱之间要防止挤压,以防损伤。冬季长途运输,要利用棉被包裹,以防受冻;夏天最好随采随包装运输,在车上覆盖鲜草防晒,防止升高温度。最好在夜间运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