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地膜覆盖对玉米的生长条件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复制链接]
查看14 | 回复0 |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膜覆盖栽培是指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来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条件,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一项栽培技术措施。覆膜对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可以透过塑料薄膜,使土壤获得热能;同时,地膜又减少了土壤热量向大气的传导散失,因而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作用。在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期间,0~20厘米地温可平均提高2℃左右;地膜的增温效果在晴天时最为明显,而阴天时增温效果较差。此外,覆膜后土壤温度的日较差也有所提高。  

2、保持土壤水分:在裸露的土壤当中,土壤水分通过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后,经过蒸发散失到大气当中;覆膜则阻断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改变了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使土壤蒸发后的水汽在地膜内侧凝结然后重新又回到土壤耕层当中,从而起到了保墒作用。旱地玉米覆膜后,土壤耕层的含水量一般要比裸地栽培提高3%~5%。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地膜覆盖期间,由于地膜减缓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和淋洗,减少了田间机械作业次数,避免了外界因素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从而使土壤的物理性状得以改善。覆膜栽培土壤容重低、空隙度大,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  

4、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温度的升高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了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释放。据测定,覆膜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及其活动能力的提高,还释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增加近地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有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  

5、增加田间的光照强度:地膜本身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了玉米植株下部叶片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整个植株光合作用的进行。据测定,覆膜玉米植株基部的光照强度比裸地玉米提高15%~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