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豆角采用拌种防病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161 | 回复0 | 2024-5-26 14: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角采用拌种防病方法  

1、豆角枯萎病  

该病由真菌菜豆尖镰孢菌侵染所致。突出症状为叶脉变褐,根部变色、腐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菌核在病残、土壤和带菌粗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此菌还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从病株采种,种子带菌率可高达3%一11%,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侵入,扩展到维管束,引起系统性侵染。防治方法有:  

①种子消毒:用种子量0.5%的50%多菌灵拌种,或用50倍40%多菌灵悬浮液浸种3小时~4小时,或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4小时,然后将种子冲洗干净播种。  

②土壤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40%多菌灵悬浮液3克~4克,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克~5克,加水稀释,均匀地洒在苗床上,待药液渗下后播种。  

2、豆角炭宜病  

菜豆炭痘病由真菌刺盘孢菌侵染引起。幼苗子叶被害出现紫褐色圆斑,凹陷呈溃疡状,真叶被害呈多角形黑褐色网状斑,叶柄、茎上病斑条状、凹陷、龟裂。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皮内、外越冬,休眠菌丝在种皮内可存活2年以上,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出土时可直接侵入子叶和幼茎。菌丝也可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源。防治方法有:  

①种子消毒:用种子量0.2%的50%多菌灵粉拌种;或用40%甲醛2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②土壤消毒:同菜豆枯萎病。

3、豆角菌核病  

该病白真菌核盘菌侵染引起。主要症状为茎基部皮层组织发干崩裂,呈纤维状,植株萎蔫枯死。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次年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进行侵染。  

防治方法同辣椒菌核病。 

4、豆角细菌性疫病  

此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菜豆疫病细菌侵染所致。主要症状为幼苗受害呈红褐色溃疡状,易干枯折断;真叶发病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枯死后似羊皮纸状、半透明、易破碎。病菌在种皮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病菌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3年。

防治方法有:  

①浸种:用45℃温水,恒温浸种10分钟;或用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  

②药剂拌种:用50%敌克松粉以种子量0.3%拌种。

5、豆角根腐病  

根腐病都由真菌中的腐皮镰刀菌引起。菜豆根腐病病原是菜豆腐皮镰刀菌,病菌可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能营腐生存活多年;土壤中未腐熟的粪肥是初侵染源。蚕豆根腐病病原是蚕豆腐皮镰刀菌,病菌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是重要的初侵染源。菌丝体、厚垣孢子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豌豆根腐病是豌豆腐皮镰刀菌侵染引起,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经病残、种子、土壤传播蔓延。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根部腐烂,维管束呈红褐色,地上茎、叶萎蕉枯死。防治方法有:  

①种子消毒:用45℃温水,恒温浸种15分钟,移入冷水中散去余热,晾干播种;或用种子量0.4%的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拌种。  

6、豆角立枯病  

该病由真菌中的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茎基或地下部分,主要症状是茎基一侧或环茎变黑,干燥时病部凹陷,叶片萎蕉枯死。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在土壤、病残体、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