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薯需肥特点 红薯生长前期植株矮小,吸收养料较少,但也必须满足其需要,才能促使早发棵。中前期地上部茎叶生长旺盛,薯块开始肥大,这时吸收养分的速度快、数量多,是红薯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时期,决定着结薯数和最终产量。生长中后期地上部茎叶从盛长逐渐转向缓慢~大田叶面积开始下降,黄枯叶率增加,茎叶鲜重逐渐减轻,大量的光合产物源源向地下块根输送。这时除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外,特别需要吸收大量的钾素。总的情况是:从红薯开始栽插成活生长一直到收获,吸收的钾素比氮、磷多,在块根肥大盛期吸收更多。对氮素的需要情况是:生长前、中期吸收较快,而在中、后期吸收较慢。对磷的需要:前、中期较少,块根迅速膨大时吸收量稍有增加。 在大田生产中,每生产500千克鲜薯,需要从土壤里吸收约2千克氮、1千克磷、3.1千克钾。综合各地经验,每亩产3500~5000千克的高产红薯~氮、磷、钾三要素之比大致为1~(0.4~1.3):(2.2~2.9)。 2、施足基肥 红薯基肥的施用量应为总施肥量的80%左右。不同的土壤和肥力,施肥种类也应分别对待:沙性大的和瘠薄地应多施厩肥和含氮较多的肥料。土壤肥力较高的地,不要施用含氮量高的肥料,以免在高温、多雨季节里造成植株疯长而减产。基肥施用量要因地而异。一般每亩产1250~1750千克鲜薯,要求施基肥2000~3000千克;每亩产2000~3000千克鲜薯,要求施基肥4000~5000千克。 
3、及时追肥 ①催苗肥:是促使薯苗早发棵、平衡大小株的有效措施。在南方常用人粪尿兑水2~3倍,每亩500~750千克,栽插后浇在苗棵附近;也有的在栽后追施少量氮素化肥。催苗肥要做到小苗、弱苗多施,大苗少施或不施。 ②壮株肥:是茎叶生长开始进入盛长期施用的追肥,能使茎叶早长早封垄和早结薯。但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追施过早或过多,会造成中期生长过旺,阻碍养分向地下块根运输,反而使结薯推迟。以栽后30~40天,薯块已形成后,追施少量氮肥为宜。 ③夹边肥:一般在栽后45天左右、茎叶已拖秧下垄、薯数已基本定型时,在垄的一侧,用犁破开1/3,晾晒半天或一天施夹边肥。其用量约占总追肥量的40%。 ④裂缝肥:在薯块肥大、使垄背开裂时所追施的肥料,也叫白露肥或长薯肥,一般每亩用人、畜粪水500~750千克,从裂缝处浇施。在基肥不足的情况下,增产效果较好。但应在收获前60天左右追施,过迟容易引起茎叶贪青疯长,达不到增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