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上应用的薯苗,应尽量壮实,并带有5~6片展开叶,不带病斑。一般要求:苗龄25~30天,叶片舒展肥厚,大小适中,色泽浓绿,根原基粗壮发达,节间短,苗茎上没有气生根,100株苗重早期400~500克,后期750克左右,苗株挺拔结实。但有关壮苗标准,每个品种略有差异,所以苗长、苗重、苗龄、叶色浓淡等指标,仅作参考。 
当苗床薯苗长到6~9片展开叶时,就可以采苗,如果到期不采,薯苗拥挤,就会影响后一茬出苗数量。 采苗时用剪刀在薯苗基部离地1~3厘米处剪取薯苗,应保留基部1~2个茎节,这些茎节经过10~15天生长,又可成为一批薯苗。 采苗时不能采取不分壮弱有苗就剪的办法,要先剪壮苗,使弱苗有一个展开生长的时间,经过3~5天生长,弱苗茎蔓变硬、叶变大后再补剪一次,但这种方法相当费工。实际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育苗中,为了既追求工作效率,又保证薯苗质量,一般要先判断薯苗长度和质量是否达到采苗标准;同时将釆苗期比常规推迟1~2天。 
对于易感染病害的品种,釆苗剪口要离地面3~5厘米,这种高剪苗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薯苗带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动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长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滞留在薯苗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带病的可能性较小。 对于薯苗生长过密的苗床,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进行拔苗疏散,操作上要注意尽可能不拔松薯块,避免损伤须根。拔出的薯苗一般带有须根或明显的发根点,种植后容易生根,没有缓苗期,但主要用于建立快繁苗圃(采苗圃)继续繁苗,不宜直接应用于大田栽培,原因是产区种薯常常携带黑斑病、黑皮病、根腐病、菌线虫及病毒病等,薯块萌芽后薯块中携带的病原物会缓慢向薯苗顶部扩展,拔苗容易将薯肉及薯苗基部的病原物带入田间,增加大田发生病害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