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温度:红薯原产于热带,喜温暖忌霜冻,要求有120天无霜期,盛长期气温不得低于21℃,否则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无论气温或土温,对红薯生长都有重大影响,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尤以22~24℃为最适温度。超过35℃生长减慢,低于15℃生长停滞,10℃以下会导致植株因冷害而死亡。 2、水分:研究表明,生产1千克红薯需水300~500千克,它比一般旱作物略少。但红薯蔓叶繁茂,营养体积较大,单产较高,生长期较长,在栽培过程中,田间耗水量绝对数却高于一般旱作物。适宜红薯生长的土壤水分,一般为最大持水量的60%~80%。 
3、光照:红薯喜温喜光,属不耐阴的作物。它所积累储存的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来自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叶色变黄,严重时脱落。由于红薯没有成熟期的界限,光照越足,对提高产量越有利。在一定范围内,红薯的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即晴天多,光照足,对红薯生长和结薯有利。所以,栽培上应选择向阳坡,釆取适宜的垄向,改善光照条件,保证肥水及时供应,促使叶面积既快又稳地上升,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现红薯地间套高秆作物,常因遮光严重使结薯期推迟,产量不高。所以红薯与高秆作物间作时,为不影响红薯产量,要加大薯地的受光面积,高秆作物不宜过多过密。 4、土壤:红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酸碱性好,能够适应土壤pH4.2~8.3,高产优质红薯的土壤条件以pH5~7最为适宜。以土层深厚疏松、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为佳,结薯多,大薯率高,高产质优,薯皮光滑色鲜,商品率好。土壤层厚疏松,保水保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块根增重。通透性好,则供氧充足,能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部形成层活动,促进块根肥大,也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快养分分解,供根系吸收。 
5、肥料:红薯系块根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较多的肥料。生产1000千克薯块,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氮3.93千克、磷1.07千克、钾6.2千克。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为1:(0.4~1.3):(2.2~2.9)。尽管不同地区比例略有出入,但均以钾素最大,氮素次之,磷素最小。 6、通风:宜选开阔通风田块。在红薯生长中后期薯蔓较厚密,薯蔓间的空气中含有较高的水蒸气及其他有害气体,不利于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时也影响光合作用。使田块有较好的空气流通条件,可将过多的水汽带走,调节薯蔓间温湿度,使藤蔓生长健壮,不徒长促进养分向地下部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