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浦芋营养失调症的发生,既受其本身营养特点的左右,又受土壤、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根际环境条件的不良影响和自身的某些生理障碍,影响根系对养分的正常吸收与消化,导致其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多,而使其生理功能出现失调而造成不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在其处观或内部生理上,局部或整体上表现出异常的症状。某种元素过量或缺乏,也会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与利用,如磷与锌、铁,钾与钙、镁,氮与钙、硼之间均存在拮抗作用,也会引起营养失调症发生。 1、土壤养分状况: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过量或缺乏,特别是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过量或缺乏都会导致营养失调。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对土壤的测试数据分析,荔浦县域水稻田由于缺硼、少锌、富铁,交换性钙、镁比例失调,从而导致荔浦芋发育受阻,母芋可能发生“腐心病”,品质降低。 2、土壤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的有效养分,在中性范围内氮、磷、钾、钙、镁有效性高,硼、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高。经对荔浦县域土壤酸碱性分析,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pH值是6.8,而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检测pH值是5.1,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硼、铁、锰、锌、铜等有效性提高,从而打破了原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平衡,致使一部分荔浦芋产区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3、天气条件:主要是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光照不足和高营养水平(特别是氮)能使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会引起植株徒长。温度高低不仅影响肥料的分解,也影响荔浦芋对养分的吸收,低温(<12℃)会降低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高温(>35℃)容易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影响对养分的吸收,产生营养失调。水分能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例如,荔浦芋在萌芽生长阶段必须保持厢沟无积水、厢面土壤湿润,养分平衡吸收,生长势强,否则根系吸收营养元素受阻,产生营养失调,植株黄化、矮小、长势弱。种植在潜育性稻田以及排水不良的芋田营养失调发生较普遍。 4、施肥:施肥不当是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是农家肥施用不足或者施用未经腐熟的农家肥; 二是偏施氮肥,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 三是不能因缺补缺施用中、微量元素; 四是微量元素易被土壤固定,肥效不易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