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 柑橘侧多食跗线螨如何防治?柑橘侧多食跗线螨用什么药能治?

[复制链接]
查看122 | 回复0 | 2025-1-28 09: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柑橘侧多食跗线螨危害症状  

侧多食跗线螨可为害柑橘的嫩叶、嫩芽、嫩枝和果实。嫩叶在伸展前期受害,受害叶多纵向卷曲呈筒状,叶狭小或呈扭曲状;在伸展中期受害后形成不规则畸形,畸形部分从叶尖或叶缘向叶片基部发展。受害叶叶肉增厚、受害处表皮呈银白色或银灰色而有龟裂纹,叶片失去光泽,硬脆而易脱落。嫩芽受害后顶端不能抽生而膨大呈瘤状,与瘤壁虱为害形成的胡椒状虫瘿相近,但在瘤状芽内无螨。果实受害后,多在果实上半部(尤以果蒂附近较多)表皮上,产生较大的银白色或银灰色表面有龟裂纹的薄膜状疤痕覆盖受害部位,使果实表皮形同覆盖着一层浓米汤状的膜,用手指甲可将其刮掉。

柑橘侧多食跗线螨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椭圆形,长约0.2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为橙黄色,半透明,有光泽。体分节不明显。沿背中线有一条白色由前至后而逐渐加宽的条纹,颚体宽阔,鳌肢针状,须肢圆柱状。足4对,第4对足纤细。雄成螨较雌成螨略小,菱形,腹部末端尖削,体色似雌成螨,足长而粗壮。卵椭圆形,无色透明,长约0.1毫米,表面有纵向排列成5~6行的白色小瘤。幼螨初孵时椭圆形或菱形,乳白色或淡绿色,足3对。若螨纺锤形,淡绿色,足4对。

柑橘侧多食跗线螨发生规律  

该螨在重庆一年发生20~30代,以成螨在杂草根部或柑橘叶片上介壳虫的空介壳内越冬。次年4~5月,当平均温度达20℃时开始发生,田间直至11月均有活动,世代重叠。生存和繁殖的最适条件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故夏、秋季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生多,为害重。夏、秋梢和幼果全果实膨大期受害重,春梢和大果很少受害。幼苗和幼树抽梢多受害重。树势生长旺抽梢次数多的受害重。果园或苗圃附近有茄科和豆科等蔬菜的柑橘苗木受害重。温室、网室和大棚内种植的苗木受害重。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调运。近距离传播靠风、雨水等,株间或树冠内传播主要靠爬行。卵多产于叶片背面,一头雌成螨一生可产卵30~40粒。多行两性生殖,不交配能产卵,但其后代多为雄性。  

柑橘侧多食跗线螨防治方法  

1、注意果园和苗圃规划,苗圃和橘园附近不要种植或间作茄科和豆科等蔬菜,也不要种植茶树,以免相互传播;  

2、合理修剪改善柑橘园和树体的通风透气条件,以降低园内湿度,减轻为害;  

3、在害螨大发生时,选择对尼氏真绥螨、长须螨和食螨瓢虫等天敌较安全的药剂进行喷药防治。主要药剂有20%哒螨酮2000~2500倍液、73%炔螨特2500~3000倍液、25%三唑锡或50%苯丁锡2000~25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等。每7~10天一次,连喷两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