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 如何防治百香果花蓟马?

[复制链接]
查看136 | 回复0 | 2025-2-6 19: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香果花蓟马的危害症状

  在百香果开花期花蓟马聚集花部锉吸及产?,开花初期为害会影响着果率,在开花末期可为害刚形成的幼果,表皮因被蓟马锉吸而产生伤痕。每年发生2~3世代左右,每逢开花时期,吸引附近其它植物上的花蓟马迁飞至园区,在花器产?繁殖,因此开花期密度急速升高。

百香果花蓟马形态特征

  花蓟马成虫体长1.4毫米。褐色;头、胸部稍浅,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触角第1、 2和第6~8节褐色,3~5节黄色,但第5节端半部褐色。前翅微黄色。腹部1~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头背复眼后有横纹。单眼间鬃较粗长,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8节,较粗;第3、4节具叉状感觉锥。前胸前缘鬃4对,亚中对和前角鬃长;后缘鬃5对,后角外鬃较长。前翅前缘鬃27根,前脉鬃均匀排列,21根;后脉鬃18根。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第2~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稀疏而小。雄虫较雌虫小,黄色。腹板3~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

  花蓟马卵肾形,长0.2mm,宽0.1mm。孵化前显现出两个红色眼点。

  花蓟马若虫,二龄若虫体长约1mm,基色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3、4节最长,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第4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第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

百香果花蓟马发生规律

  百香果花蓟马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14代,在华北、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在2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夏季为20至28天,秋季为40~73天。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雌雄比为1:0.3~0.5。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全天均进行。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每雌可产卵77~248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百香果花蓟马防治方法

  1、加强百香果园管理,适时清园,冬季虫害活动性小,清园工作可有效减少次年虫源基数,降低危害。

  2、利用花蓟马等昆虫趋蓝性的特点,同时结合昆虫性诱芯诱杀,在蓟马发生初期(开花前)悬挂蓟马篮板20~30块/亩,减少危害的种群密度。

  3、花蓟马有入土化蛹的习性,在蓟马的主要发生期可进行地面覆盖或生草。

  4、药剂防治抓住适期,每批梢刚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治,尤其是花期(包括开花前及谢花后)、幼果期、夏梢和秋梢期。选择药剂的时候要选择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相互配合使用,喷药时全株喷透、喷均匀,如有套种也要一起喷药防治。

  药剂选择: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毒死蜱、吡丙醚·虫螨腈、唑虫酰胺、噻虫嗪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