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香果褐斑病症状 百香果褐斑病主要靠空气传播病害,分生孢子可借气流、雨水与露水传播,分生孢子发芽后可直接侵入寄主表皮组织,在组织内繁殖后诱发病害发生而出现病征征。叶片感染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部组织革质化,后期病斑呈轮纹状。 百香果果实感染时,初期亦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病斑部向下凹陷,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百香果褐斑病发生规律 百香果褐斑病的病原菌为不完全菌之Alternariasp.,分生孢子梗具隔膜,由寄主表面抽出,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长椭圆形,具长柄,并有纵横隔膜,2~3个串生。 高温、高湿季节利于百香果褐斑病发生。 
百香果褐斑病防治措施 1、适当修剪,避免枝条过密,促进通风及日照良好,增进植株生长,并降低病势扩展。 2、注重田间清园,清除患病叶片,可减少感染源。 3、合理化施肥,促使植株营养均衡而提升抗性。
4、在发病初期,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毫升加40%百菌清悬浮剂20毫升对水15千克喷雾,隔两天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剂20毫升加70%丙森锌25毫升对水15千克喷雾防治效果较好;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5~7天喷1次,连喷3次。发病严重时,可追施微量元素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