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香果萎凋病症状 百香果萎凋病主要在香果果苗期患病,患病后迅速萎凋、死亡。在成长过程中的百香果植株患病时,往往不立即表现病征,而延迟至结果期才发病。发病初病症由下位叶开始向上逐渐变黄色萎凋,病征常只显现于植株的一侧,呈半边萎凋状;以后叶柄下垂,植株因水分运输受阻而呈枯萎状,严重时株死亡;受害百香果植株的根部可在较小的支根上看见黑褐色病斑。 通过剖开患病百香果植株横面,可见维管束明显变褐色,纵剖植株茎部时,可见维管束褐变现象由下向上延伸。 
百香果萎凋病发生原因 百香果萎凋病的病原菌除可靠土壤、种子传播外,分生孢子亦可借风或水传播。最适合病原菌生长之度为27~28℃。土壤温度28℃时最适于病害发生,土温在21℃以下或33℃以上则病害扩展缓慢。如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酸性土壤、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根系受伤及,植株生长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的主要构造,且有数种杂草宿主,可长久存活于土中。可经由种苗长距?传播,近距传播则可经由流水及风雨携带之病土传播。在高温高湿时期暴发。 百香果萎凋病预防措施 1、种植健康种苗,若无法确认种苗为健康不带菌时,宜处理后再行种植。 2、移植时避免根系受伤,可减少病菌侵入管道。 3、百香果种植地或发病地再种植时,种植前宜进行适当之灭菌处理,必要时进行土壤消毒。 4、注重园区卫生,彻底清除患病组织,且勿残留在园内及四周,减少园区感染源。 5、水分为本病病原菌传播之重要途径,须适当、妥善管理排灌水系统,避免园区积水,可降低病原菌借水流扩散,减少传播机会。建议在下雨后立即排水。 6、合理化施肥可使植物生长正常,维持植株健康度而强化抗性。 7、适度调整土壤酸碱值,营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之环境,必要时适量施用含硅、钙肥料,可增加植株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