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粱(禾本科)

[复制链接]
查看296 | 回复0 | 2024-5-6 2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文名称:假高粱

二、别名:约翰逊草、石矛高粱,宿根高粱,阿拉伯高粱,琼生草,亚刺伯高粱

三、英文名:Johnsongrass

四、分类:禾本科蜀黍(高粱)属

五、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杂草。外来入侵杂草、限制进境检疫性杂草。

1、根:须根发达。具匍匐根状茎,根茎分布深度为5~40cm,最深可达50~70cm,根茎径粗0.3~1.8cm。根茎节上有须根,腋芽。

2、茎:直立,径5~20mm,偶有分枝。株高80~300cm。

3、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0~70cm,宽1~4cm,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被白色絹状疏柔毛,中脉白色粗厚,边缘粗糙,常有细微小刺齿。叶鞘无毛,或基部节上微有柔毛。叶舌膜质,长1.8mm,顶端近截平,具缘毛。

4、花:圆锥花序大,淡紫色至紫黑色,长15~50cm,主轴粗糙,分枝轮生,基部与主轴交接处常有白色柔毛,上部常数次分出小枝,小枝顶端着生总状花序。每1总状花序具2~5节,其下裸露部分长1~4cm,其节间易折断,与小穗柄均具柔毛或近无毛。穗轴与小穗轴均被纤毛,小穗多数,小穗轴具关节。小穗成对着生,其中1个无柄,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5mm,宽2mm,熟后灰黄色或淡棕黄色,基盘钝,被短柔毛,两性,能结实。颖薄革质。第1颖具5~7条脉,脉上部明显,横脉于腹面较清晰,顶端有微小而明显的3齿,上部1/3处具2脊,脊上有狭翼,翼缘有短刺毛。第2颖上部具脊,略呈舟形。第1外梓披针形,稍短于颖,透明膜质,具2条脉,边缘有纤毛。第2外稃长圆形,长为颖的1/2~1/3,顶端微2裂,主脉由齿间伸出成芒,芒长膝曲扭转,也可全缘均无芒。内稃狭,长为颖之1/2。鱗被2片,宽倒卵形,顶端微凹。雄蕊3枚。花柱2枚,仅基部联合,柱头帚状。有柄小穗雄性,长5~7mm,狭窄,颜色较深,质地较薄,披针形,柄被白色长柔毛。结实小穗成熟后自关节脱落,脱落处整齐,成为自然脱离。脱落小穗第2颖背面上部明显具有关节的小穗轴2个,小穗轴边缘上具纤毛。

5、果实:颖果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6~3.2mm,宽1.5~1.8mm,暗红褐色,表面乌暗,无光泽,顶端钝圆,具宿存花柱。

6、种子:卵形,长3~5mm,熟时暗红色至黑色。胚椭圆形,大而明显,长为颖果的2/3。脐圆形,深紫褐色。

六、生物学特性:花果期6~10月。在籽苗和芽苗出现以后3周,地下茎短枝形成,并且出现次生分蘖。开花延续时间长。在花期,根茎迅速增长。根茎形成的最低温度在15~20度。根茎在秋天进入休眠,次年根茎上的芽萌发出芽苗,长成新的植株。结实一般在7~9月,每个圆锥花序可结500~2000个颖果(籽实)。种子休眠期可达20年以上。

七、生长环境:常混杂苜蓿、棉花、黄麻、红麻、高梁、甘蔗、玉米、大豆及小麦等作物田。菜园、柑橘幼果园、葡萄园、烟草地等也有发生。沟渠附近、河流、湖泊沿岸及路边常发。港口、路边及粮食加工厂附近发生普遍。

八、危害:检疫性杂草和世界性恶性杂草。为多种致病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与同属其他种杂交,或形成“超级杂草”。高温干旱环境体内产生氢氰酸,牲畜食后会中毒。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种子调运或进口粮食夹带传入和远距离传播,进境商品粮加工后的下脚料最易传播。

十、分布范围:原产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沿岸各国及西非、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有分布。世界各大洲均已传入或归化。

十一、用途:根状茎和带有颖片的籽实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饲用价值与苏丹草和梯牧草相当。

十二、防治方法:植物检疫,严格把关播种材料或商品粮及其他植物调运。用风车、选种机汰除混杂的假高粱种子。少量新发现的假高粱须挖掘、清除根垄,并集中销毁。己发生作物田,结合中耕除草,连根拔除,集中铲灭。翻耕使地下根茎暴露不利环境,将其杀灭。灌溉区可灌水抑制其生长、繁殖。路边、荒地发生的假高粱用草甘膦等除草剂除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