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豆角病毒病症状及危害 病毒病是豆角的主要病害,主要是指豆角花叶病。各地均有发生,为害较大,在初秋季节发病重,发病率可达70%~80%,对豆角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病毒病会造成豆角嫩叶出现花叶、明脉、褪绿或畸形等症状,新生叶片上浓绿部位稍突起呈疣状;有的病株产生褐色凹陷条斑,叶肉或叶脉坏死。豆角病株生长不良、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粒上产生黄绿花斑;有的病株生长点枯死,或从嫩梢开始坏死。 
二、豆角病毒病传播途径 豆角病毒病由蚜传花叶病毒可通过种子系统侵染,种子带毒率高达17%,成为初侵染源。 豆角病毒病田间发病主要由蚜虫、叶蝉传播和汁液接触传染。 
三、豆角病毒病发病原因 豆角病毒病在夏秋季节干旱易发病。同时,豆角苗期缺水、蚜虫数量多及重茬地等均有利于发病。 雨水少、气候较干燥的年份,蚜虫发生较多,发病较重。此外,豆角地与患病的寄主植株相邻,发病较重,土壤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 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别,一般蔓生品种较矮生品种发病病重。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5~38度,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下。 
四、豆角病毒病预防措施 1、选用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防治病毒病要在种子播种前用50~55℃温水浸种,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杜绝种子带病,在管理上要及早消灭蚜虫,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五、豆角病毒病防治农药 在豆角病毒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1.5%植病灵Ⅱ号乳油 1 000倍液、或20%病毒A和OS-施特灵500~8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及时防治传播介体蚜虫。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