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种和浸种 生产蒜黄最好选用头大瓣匀,生长速度快,蒜黄假茎既粗又高,呈现红色,品质嫩,丰产性强的品种,如河北定县的红皮大蒜。 囤植前,淘汰过小的及有害、霉烂的蒜头,将选好的瓣囊肥大、瓣种大小均匀的蒜头在清水中浸泡18~24小时后捞出,除去茎盘和薹梗,即可囤植。 2、囤蒜和封窖 立秋前后可在窖内播种,窖深约2.3~2.7米,窖底直径2~3.3米。先在窖底铺厚7厘米左右的沙土或细沙,将蒜头1个挨1个地码在沙土里,注意顶部相齐,窖内囤满后再覆土1.7~2厘米厚,以不露出种蒜为宜,均匀深埋,以利发芽出苗。播种后浇水,原则上1次浇足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28%~30%,即手捏成团,用力能在指缝间有小水珠渗出。 封窖时先盖1层深色塑料膜,膜上盖草遮光,也可盖草席。封窖除保持黑暗起软化作用外,还能保持池子内部的温、湿度,有利于蒜黄生长。 
3、蒜黄的温度管理 蒜黄的生长适温为18~22℃,25℃以上生长加快,但会出现白梢,色淡质老,含水量低,产量、质量下降,窖内温度在28℃以上会发生烂窖。如出现高温应立即开启通风口降温。如果窖温低,蒜黄生长慢,产量降低,且推迟采收,影响经济效益。一般露天窖可采用增加覆草厚度和窖周围挖防寒沟,窖内可在夜间生炉火加温。 4、蒜黄采收期间的管理 当苗高25~30厘米,约播种后18~20天就可收割。头刀蒜黄产量平均可达下种量的70%左右,即1千克种蒜可收获蒜黄0.7千克左右。以后隔25天左右可割第2刀,再过30天左右还可收第3刀。 每次收割后必须浇水,以每平方米浇水1.0~125千克为宜。 均匀洒水后再轻撒些细沙土,以促进伤口愈合。每千克可收蒜黄总重为1.3~18千克。收获2~3刀后消除蒜母子、沙土,换上新沙土继续生产。蒜黄收割后捆成捆,在阳光下晒一会儿,蒜叶会转变为漂亮的金黄色,而后可上市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