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葫芦霜霉病症状 日光温室冬春栽培西葫芦,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生此病。苗期发病,子叶被害部位产生黄斑,最后枯死;真叶被害初期呈水浸状,发展呈多角形黄色病斑,干枯时易破裂,在高温条件下病斑背面长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 
西葫芦霜霉病发病规律 西葫芦霜霉病病菌是从秋季大棚生产传到温室,又从温室传到春大棚和露地,病原菌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传播,其发生与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很大,发病最适宜温度为15~24℃,低于15℃或者高于28℃,则病害不易发生。病菌萌发和浸入叶片是凭借叶面的水滴或水膜进行的,室内湿度大时,容易发生霜霉病。在日均温度20~25℃,叶面有水滴(膜)持续6~12小时病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 天即可见到明显症状。 
西葫芦霜霉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培育壮苗,定植后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植株健壮生长,以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湿度,合理密植,并注意加强通风透光等措施,降低保护地内空气湿度。 2、烟雾法:熏治每亩每次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分堆放置,点燃后闷棚,一般于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 3、药剂防治:西葫芦霜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8%瑞毒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与70%代森锰锌按1:2混合的50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以及72%克露、克抗灵或霜疫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喷1次,交替喷3~4次。 4、高温闷棚:建议在西葫芦霜霉病发病期,晴天中午关闭风口,利用高温闷棚2小时,气温掌握在4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