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葫芦白粉病症状 西葫芦白粉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叶片,其次是茎和叶柄,果实很少受害。发病初期在叶的两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正面居多(但切不要把花叶西葫芦近叶脉分枝处的银白灰角斑与之弄混),以后不断增多扩大,连成大粉斑,最终使全叶布满白粉。有时叶上白粉逐渐变成灰白或灰褐色,叶片枯黄,影响生长和产量。 
西葫芦白粉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也能在温室大棚生长着的瓜类蔬菜或月季花上越冬。瓜类作物连茬的温室、大棚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白粉病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靠气流、滴水和喷雾传播,从叶面直接侵入。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为15~30℃,相对湿度80%以上,当相对湿度降至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孢子遇水时,易吸水破裂,对萌发不利。温室大棚和田间在淹水或雨后干旱时,白粉病发病重,这是因为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从表皮侵入的白粉菌的侵染有利,尤其当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或持续闷热时,白粉病极易流行。栽培过密、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植株徒长、早衰都会导致白粉病发病严重。 
西葫芦白粉病防治措施 1、温室大棚消毒:温室大棚定植前10天左右,造墒后覆膜盖棚,密闭,使棚室温度尽可能升高至45℃以上进行消毒。温度越高、时间持续越长,效果越好。也可以每亩温室大棚用2~3千克硫黄粉掺锯末5~6千克点燃熏蒸,还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1千克熏蒸,熏蒸时,温室大棚需密闭。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存在差异,要在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如美国黑美丽、阿尔及利亚西葫、奇山2号、灰采尼、早青1代等。施足底肥,适时追肥,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并追施叶面肥,促进植株发育,防止植株早衰,以提高株抗病能力;及时中耕除草,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深埋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西葫芦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温室大棚要尽可能增加光照、加强通风。 3、生物防治:西葫芦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4~5天喷1次,连喷2~3 次。 4、物理防治:西葫芦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5~6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在叶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病原菌侵入。 5、农药防治:西葫芦白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硫黄悬浮剂250~300倍液、30%DT悬浮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药剂最好交替施用,7~10天喷1次(三唑酮喷雾应间隔15天再喷第2次),连喷2~3次。 建议在保护地里,采用喷药浇大水,然后提高管理温度(32~35℃),即采取高温闷棚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