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水稻白叶枯病有哪些症状和发病习性?如何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复制链接]
查看56 | 回复0 | 2025-4-6 17: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稻白叶枯病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初期,在叶尖或叶边缘发生细小的暗绿色短条斑,后逐渐向上向下扩展,形成深黄色及长条纹病斑,最后变成灰白色而整叶枯死,故名白叶枯病。苗期症状一般不明显,直至抽穗前后大量发生并表现明显症状,当湿度大时,病叶上产生密黄色的珠状菌脓干燥后凝结成鱼子状的小颗粒。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习性  

白叶枯病是由细菌侵入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水稻从苗期到抽穗期都能发病,但以分蘖末期至抽穗前发病最多。病菌通常在带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带病的稻草和带病的种子,新病区则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在老病区则以稻草传播为主,继而靠风、雨、露、昆虫、灌水和农事操作不当等传播扩大。病菌喜高温高湿,6~8月暴风雨多(或者台风影响)时,则易发生,如山洪、渍涝后发病特别严重。其盛发期:早稻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中稻在7~8月、晚稻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一般说,糯稻较抗病,粳稻比籼稻抗病,长期灌深水、迟发、单一施氮肥的稻田,都会引起严重发病。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处理沤渍或烧毁带病的稻草;不用带病稻草扎秧把;实行浅水勤灌勤排;后期不偏施速效氮肥;做到适时晒田;坚持稀播壮秧和合理密植,借以提高稻株的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主要抓好秧田期和大田初发期的防治。在秧苗三叶期及移栽前各喷药一次,即可控制和消灭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常用药剂可选用杀枯宁(川化018)、杀枯净(叶枯净)、叶枯灵等。再于抽穗前后连续喷施二次,便可有效控制。提醒最好做到轮换用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3、土法防治发病初期,于清晨撒施石灰或草木灰(两者1:1混合更好),每亩施5~10千克,隔5~7天再撒一次,便可控其发生与发展。此法还可兼治稻瘟病,效果也较明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