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蝼蛄危害红薯特点和识别 蝼蛄属直翅目蝼站科。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之一,昼伏夜出,晚9~11点为活动取食高峰。蝼蛄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对香、甜物质气味,牛粪、有机肥等未腐烂有机物都有趋性。蝼蛄食性杂,成虫、若虫均危害严重,在土中取食种芽、幼芽或将幼苗咬断致死,受害的根部成乱麻状,由于蝼蛄的活动,将表土窜成许多隧道,使苗根脱离土壤,致使幼苗失水而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我国记载蝼蛄有6种,其中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2种。华北蝼站体长3.9~6.6厘米,黄褐色,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东方蝼站体长3.0~3.5厘米,灰褐色,是我国分布最为普遍的蝼蛄种类,属全国性害虫。蝼蛄产卵孵化后成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蝼蛄生活史一般较长,1~3年才能完成1代,均以成虫、若虫在土壤中越冬。 
红薯防治蝼蛄措施 1、灯光诱杀:蝼蛄具有趋光性,可用灯光进行诱杀。此法必须大面积使用,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面积使用只能将蝼蛄招来,反而加重危害。 2、人工捕杀:掌握蝼蛄的产卵期,铲去土表上层,找到洞口,顺洞口挖下去,发现成虫和卵加以消灭。 3、毒饵诱杀: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50克,对水1~1.5千克稀释,再与2.5~3千克炒香的豆饼或麦麸拌匀制成毒饵。每亩地用毒饵2~3千克,傍晚时均匀撒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 4、毒谷诱杀:每亩用谷子0.5~0.8千克、90%晶体敌百虫50克,先将干谷子煮成半熟,捞出晾至半干,敌百虫用少量水化开,再将谷子和药拌匀,晾至八成干,播种时撒入播种沟或播种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