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 红薯地蛴螬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33 | 回复0 | 2025-4-10 2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蛴螬危害红薯特点  

蛴螬幼虫咬食薯块,造成大而浅的孔洞。虾蜡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几种虾蜡混合发生,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华北大黑鳃金龟子:成虫:体长16~21毫米,宽8~11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色,鞘翅上各3条纵隆纹,臀节宽大呈梯形,中沟不明显,背板平滑下伸。幼虫:体长37~45毫米,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列,肛门孔三裂,腹毛区有刚毛群。  

2、东北大黑鳃金龟子:成虫:体大小、体色与华北大黑鳃金龟子相似,鞘翅上有4条明显纵隆纹,臀板短小,近三角形,背板呈弧形下弯。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列,腹毛区有刚毛散生。  

3、铜绿金龟子:成虫:体长18~21毫米,宽8~11毫米,头及鞘翅铜绿色,有光泽,两侧边缘处呈黄色,腹部黄褐色。幼虫:体长30~33毫米,肛门横裂,刺毛纵向平行两列,每列由11~20根长针状刺组成。  

4、暗褐金龟子:成虫:体长17~22毫米,宽9~12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褐色,无光泽,全身有蓝白色细毛,鞘翅上有4条纵隆纹,两翅会合处有较宽的隆起。幼虫: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1根,位于冠缝两侧,其他特征与华北大黑鳃金龟子幼虫相似。  

5、黄褐金龟子:成虫:体长15~18毫米,宽7~9毫米,体淡黄褐色,鞘翅密布刻点,并有3条暗色纵隆纹,腹部密生细毛。幼虫:体长25~35毫米,肛门横裂。刺毛纵列两行,后段向后呈八字形岔开。

红薯防治蛴螬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季耕,并跟犁拾虫等。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季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禁止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2、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等每公顷3000~3750毫升,加水10倍喷于375~45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等每公顷37.5~45千克处理土壤。  

3、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包衣,还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4、毒饵诱杀:50%辛硫磷乳油50~100毫升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  

5、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