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种植牛蒡如何防治甘蓝夜蛾?

[复制链接]
查看34 | 回复0 | 2025-4-17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甘蓝夜蛾对牛蒡的危害  

甘蓝夜蛾又叫甘蓝夜盗蛾,为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和甜菜等。  

甘蓝夜蛾具有群集性、夜出性、暴食性,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啃食叶肉,使叶片残留表皮,呈密集的“小天窗”状。幼虫稍大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并迁移分散;4龄后白天隐伏在心叶、叶背或植株根部附近表土中,夜间出来取食;高龄的幼虫可钻入叶球内为害,并排出粪便,降低商品价值。

二、甘蓝夜蛾发生规律  

1、甘蓝夜蛾在黑龙江每年发生2代,山西太原发生3代,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发生2~3代,四川、重庆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4代。一般以蛹在土中越冬,气温达15~16℃时越冬蛹羽化出土。  

2、甘蓝夜蛾在山东为6~7月,黑龙江及新疆在8~9月,湖南、四川在4~5月和9~10月份。  

3、当平均温度18~25℃,相对湿度70%~80%,适宜甘蓝夜蛾生长发育。成虫喜欢在高大茂密的作物上产卵,所以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蔬菜地受害重。  

4、甘蓝夜蛾的成虫体长18~25毫米,棕褐色,前翅具有明显的肾状纹和环状纹,后翅外缘具有1小黑斑。  

5、甘蓝夜蛾的卵半球形,顶部具一棕色乳突,表面具纵脊和横格,初产时黄白色,渐变成褐色,孵化前变成紫黑色。  

6、甘蓝夜蛾的幼虫幼虫共6龄,初孵时体色稍黑,体上有黑毛,体长约2毫米;2龄体长约8~9毫米,呈绿色;1~2龄幼虫仅有2对腹足;3龄体长12~13毫米,体呈绿黑色,有明显的黑色气门线;老熟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头部黑褐色,胴部腹面淡绿色,背面具绿黄与棕褐两大色斑,各节背面具倒八字黑色条纹。  

7、甘蓝夜蛾的蛹长20毫升左右,赤褐色,臀刺较长,深褐色,末端着生两根长刺,刺从基部到端部逐渐变细,末端膨大呈球形。

三、甘蓝夜蛾防治方法  

1、糖醋液诱杀:利用成虫喜糖酷的习性。抓住良机进行诱杀。  

2、认真耕翻土地,消灭部分越冬蛹,及时清除杂草和老叶,创造通风透光良好环境,以减少卵量。  

3、做好预测,提前预防  

4、充分利用的天敌赤眼蜂、松毛虫、寄生蝇、草蛉等进行抑制。  

5、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及糖醋液有较强趋性。卵多产于叶背,单层成块。每头雌虫可产卵4~5块,约500~1 000粒。  

6、抓紧于幼虫2龄前进行。2.5%功夫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1500倍液喷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