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 蓝莓灰霉病用什么药?(蓝莓灰霉病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41 | 回复0 | 2025-4-17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蓝莓灰霉病症状  
蓝莓灰霉病是蓝莓发生的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各蓝莓产区均有发生。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气候条件和品种关系密切。  
蓝莓灰霉病可为害果实、叶片及果柄。初期多从叶尖形成 V 形病斑,逐渐向叶内扩展,形成灰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着生灰色霉层。花和果实发育期最容易被感染,花蕾和花序被一层灰色的细粉尘状物所覆盖,而后,花、花托、花柄和整个花序变成黑色枯萎。被感染的果实水渍状,软化腐烂,风干后,果实干瘪、僵硬。在田间湿度大或设施栽培等高湿、低温条件下,该病病菌易迅速发生、流行,对蓝莓的产量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的危害。

蓝莓灰霉病病原种类  
灰霉病原菌为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Pers .),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葡萄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直立或稍弯,(110~294) um X (11~14) um ,淡褐色,具隔膜,顶端呈1~2个分枝,分枝末端膨大,呈棒头状,上密生小梗,聚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无色至淡灰褐色,单胞(9~13) um X (6~9) um 。在 PDA 上培养后长出白色稀疏放射状菌丝体,菌丝体颜色逐渐加深,后期相互纠集形成球形或不规则形黑色菌核,大小为(1.8~5.3) mm X (1.3~4.1) mm 。

蓝莓灰霉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菌核抗逆性很强,越冬以后,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即可萌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上,以蓝莓外渗物作为营养分生孢子很易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次侵染。侵染发病后又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蓝莓灰霉病防治措施  
①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和病果等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发现菌核后,应深埋或烧毁;在生长季节摘除病果、病叶,及时喷药保护,减少再次侵染的机会。  
②严格控制浇水量和次数,尤其在花期和果期,避免阴雨天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和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预防冻害。  
③在初花期前和花期后可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也可在花期前喷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装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但果期禁止喷药,以免污染果实,造成农药残留。保护地栽培蓝莓调控好温湿度,避免出现高湿、低温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