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皮流胶病症状 黄皮幼树基部在离地10~15厘米处最容易受害,初时病部呈淡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进而皮层破裂,有黄褐色黏液渗出,木质部发病,呈褐色;横剖树干基部时,可见到褐色、环形的坏死线。后期在破裂的树皮下可见黑色小粒点,这是病菌的子实体。 叶片也可发病,发病时叶片发黄,叶脉透明,叶片呈萎蔫状,受害的叶片在叶面形成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发病严重时植株干腐致使整株枯死。 
黄皮流胶病发病条件 黄皮流胶病病原是一种真菌,埋于树皮下,黑褐色,只为害黄皮,对柑橘、忙果无致病性。真菌在树皮下越冬,翌年春季在外界条件适宜时,在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水、昆虫、鸟类或人群等传播。病菌传到生长较衰弱或有伤口的黄皮树干上,从伤口侵入造成为害。寄主感染后10~15天即可表现症状。寄主植物生长衰弱,暴风骤雨后,伤口多,容易诱发此病。夏季雨水充沛,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耕种帮提醒每年3-7月是此病流行的季节,流胶病一旦发生,危害性很大。 
黄皮流胶病防治方法 黄皮流胶病主要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采收后及时翻土,增施有机肥,保持适当水分,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翻耕除草培土时,切忌造成机械创伤,以预防病菌侵染。科学合理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将病残枝条集中销毁,减少病源。 2、适时施药,保护树体。春、夏季温暖多雨,要及早施药,保护树体。可用0.5%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配合80%乙蒜素乳油1 500倍液,轮换喷2~3次,每隔7~10天喷1次。 3、及时处理病树。每年春、夏季注意检查病树,一旦发现有流胶病,要立即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涂上1:1:1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300倍2%春雷霉素水剂配合链霉素。 4、拔除已严重发病、凋萎的植株。应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病株,并用1:10的石灰硫黄粉撒施病株土壤,消灭病原或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加入40%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田间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