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 莴笋灰霉病如何防治?莴笋灰霉病用什么药治?

[复制链接]
查看50 | 回复0 | 2025-4-18 18: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莴笋灰霉病症状及危害  

莴笋灰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1、苗期发病症状:病部呈水渍状腐烂,长有灰色霉层。  

2、成株发病症状: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为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病斑上有轮纹,病斑上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叶柄基部开始呈水渍状,红褐色,后基部腐烂,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根颈发病开始呈水渍状,并向四周扩展,引起茎部腐烂,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绿。  

3、留种株受害症状:花器或花柄受害后呈水渍状腐烂。

二、莴笋灰霉病传播途径  

莴笋灰霉病的病原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原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宜温度及叶面有水滴条件,病原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后逐渐形成菌核越冬。

三、莴笋灰霉病发病原因  

气温20~25℃的条件下易发病。露地栽培在梅雨季节后发生普遍。棚室栽培为害较为严重。植株衰弱或受低温侵袭,相对湿度高于94%及适温易发病。

四、莴笋灰霉病预防措施  

1、与十字花科蔬菜、黎科蔬菜、大田粮合作物轮作2至3年。  

2、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深翻,减少菌源。  

3、保护地加强通风。露地开沟排水,达到地里不积水,降低湿度。合理密植,及时打掉老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苗床期喷施42%特克多悬浮剂 3000~5000倍液,以培养无病苗。

五、莴笋灰霉病防治农药  

发病前每亩用3.5%噻菌特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或15%灰霉灵烟剂250g,于傍晚熏烟防治,隔7天熏1次,连续3~4次。或喷5%灭霉灵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利得粉尘剂,每亩每次1千克。  

露地栽培可喷42%特克多悬浮剂 1000~2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65%甲霉灵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2022年1月8日添加  

1、及时清理病残组织和衰亡组织 病害和生理衰老形成大量的坏死组织,这些坏死组织是病菌的良好潜在场所,因此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清理,结合收获后的及时深耕以清除菌原。有条件时,在收获后、耕翻前,将地表覆盖地膜,以日晒法清除地表残存菌原。  

2、改善田间栽培环境及时排除积水,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等。  

3、减少活化物质、增加抑制物质的施用 据英国报道,氨基酸、糖、有机酸、矿物盐、维生素、吲哚生长素、赤霉素等物质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在生长期喷用1%的稀豆浆,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等。  

4、低温阴雨天气,在搞好控湿的基础上,密切注意病情,主动喷药预防。可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65%甲硫·霉威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啶菌恶唑乳油10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10%哑醚唑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或每克含活孢子2亿个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3~4次。不同类型药剂要交替使用,以防病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药效,并且要做到适时用药、准确用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