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莴笋霜霉病症状及危害 莴笋霜霉病从幼苗到成株都能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下部老叶先发病,病斑淡黄色,近圆形,受到叶脉限制,多发展为三角形。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的背面产生白色霜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发病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多个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枯死。一般天气干旱时病叶枯萎,潮湿时腐烂。 
二、莴笋霜霉病传播途径 莴笋霜霉病的病原在秋莴笋上或土壤中越冬,还可在一些多年生菊科杂草上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原在气温高的地区病原无明显越冬现象。莴笋霜霉病的病原主要由风传播,其次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 
三、莴笋霜霉病发病原因 1、气温在15~17℃,多雾多雨时发病最重。温度降低则发病较少。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秋季发病重。 2、莴笋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易发病。 
四、莴笋霜霉病预防措施 1、实行2~3年轮作,可与豆科、百合科、茄科蔬菜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凡植株带紫红或深绿色的品种表现抗病,如红皮莴笋、尖叶子、青麻叶莴笋较抗病。 3、合理密植,增加中耕次数,降低田间湿度;实行沟灌,避免漫灌;加强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或过湿。 4、分苗和定植时发现病株要淘汰,带出田外深埋;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五、莴笋霜霉病防治农药 1、在发病初期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右湿性粉剂200~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隔7天 喷7~10天 次,连续防治3~4次。 2、发病重时,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交替轮换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防治莴笋霜霉病。 2021年12月5日添加 在田间开展莴笋霜霉病的化学防治时,可推荐使用的药剂有500 g/L氟啶胺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推荐使用的剂量分别为255 g/hm2、1 425 g/hm2、866 g/hm2,在莴苣霜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间隔7~10 d后进行下一次用药,连续2~3次,提倡药剂合理轮换使用。施药时注意喷雾质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力求均匀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