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草莓需肥和吸肥特点

[复制链接]
查看183 | 回复0 | 2024-5-10 18: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氮肥能促进形成大量的叶片和匍匐茎,加强营养生长,增大果实,提高产量;缺氮叶片会变成黄色,局部枯焦且比正常叶略小,果实较小。磷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缺磷上部叶片外观呈现紫红的斑点,花和果偏小,果实偶尔出现白化现象,顶端生长受阻,明显比根部发育要慢。钾肥主要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果实含糖量,改善果实品质;缺钾叶片边缘常出现黑色、褐色和干枯,严重时变为灼伤,老叶片受害严重,果实颜色浅,味道差。

露地栽培时草莓吸肥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定植后至完成自然休眠 在4个月的生长期中,由于植株休眠,而对养分吸收相对较低。根据植株干物质分析,此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4:0.3,吸收氮素最多。  

②自然休眠解除后到植株现蕾期随着温度开始升高,植株生长逐渐旺盛,养分吸收较上一阶段增加,此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6:0.65。  

③从现蕾期到开花坐果 随着气温和土温的上升,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吸收和消耗养分达到高峰,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28:0.93,钾的吸收比例进式一步增加。  

④开花坐果至果实成熟”植株对氮的吸收比例降低,磷、钾吸收量增加,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37:1.72,钾的吸收比例达到高峰。

草莓大棚温室促成栽培时,草莓吸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定植至开花期,氮、磷和钾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20%、16%和14%;

二是开花至第一、二、三花序所着生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此期为草莓产量第一高峰期,占总产量的55%以上,吸收养分较多;

三是草莓第一次采收结束至整个采收结束,为草莓第二个吸肥高峰。在第三、第三吸肥阶段,促成栽培与露地栽培特点相似,磷、钾肥的吸收增多,特别是钾素的吸收更为突出。  

草莓为须根系浅根作物,叶面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高,耐旱性差。缺水时,草莓根系发育受阻,老化加快,根重减轻。果实变小,果面干瘪,暗淡无光,果皮皱缩。叶片萎蔫,光合作用减弱,严重时会干枯死亡。因此,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在定植后越冬前,以及次年开花期及果实膨大期更应注意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以免影响草莓生长发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