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怎样对马铃薯进行催芽?

[复制链接]
查看32 | 回复0 | 2025-4-21 1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马铃薯催芽温度  

马铃薯催芽的温度以15~20℃为宜,温度太低(低于10℃),芽眼萌动和出芽缓慢;温度太高(25℃),出芽虽快,芽子徒长、细长,播种易折断,且出苗瘦弱。当室内温度适宜,可在室内催芽;也可在屋前向阳地方做阳畦,将种薯排到里面,盖上草苫保持黑暗,畦口封闭薄膜,利用日光增温,进行催芽。

2、马铃薯催芽方法  

种薯催芽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药剂催芽、温床催芽、冷床催芽、露地催芽及室内催芽等。催芽方法因栽培区域和栽培季节不同而异,一般早春栽培的种薯催芽正值冬季严寒时期,难度较大,一般在室内和塑料棚内进行催芽。秋播马铃薯常用整薯~春播马铃薯常用切块。  

①马铃薯困种和晒种催芽:把出窖后经过严格挑选的种薯装在麻袋、塑料网袋里,或用席帘等围起来,还可以堆放于空房子、日光温室和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光线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再切芽播种。晒种是把马铃薯摊开,如果种薯数量少,又有方便地方,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使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睁眼(萌动)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  

②直接堆积法:将浸种处理的种薯摊晾后,堆积催芽,每堆种薯约30千克,薯堆上面盖以湿润细沙(不可太湿和过干)2~3厘米厚,再盖草苫保墒。7~10天后检查薯堆.待芽长1~1.5厘米,使芽见光炼芽3~4天,待芽变紫色时即可播种。如种薯较小或量较少时,也可用箱、筐盛放,放在温度较为适宜的大棚或室内,进行遮光保湿处理和催芽。待顶芽达1.0厘米左右时,从顶部纵切两块,用混入杀菌剂的草木灰拌种后,即可播种。  

③硫脲催芽法:将薯块放在1%硫脲水溶液中浸1~4小时,如果薯块表面没有裂痕或皮的擦伤,在薯块靠近匍匐茎的底端(即脐部或基部)用手刻出1~2个缺刻痕迹(或切伤)以帮助吸收药液。如果薯块是经过洗涤后的干净块茎,同一药液可以处理好几批块茎,处理之后,吹干表皮,贮存于室温18~25℃下,或放在湿沙中催芽。这一处理方法可以和其他打破休眠的方法配合使用,但必须在最后使用此方法,因为它需要在块茎上人为地制造缺刻伤口。尽管这一方法相当安全,却不太常用。赤霉素和硫脲可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④赤霉酸催芽法:尚未发芽或未经暖种的种薯,采用切块催芽,赤霉酸溶液浓度为5~10毫克/千克,浸泡15分钟;如整薯催芽,赤霉酸溶液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浸泡20~30分钟;脱毒微型薯应选用赤霉酸20毫克/千克,浸泡30分钟。浸泡捞出后,随即埋入湿沙床中催芽。沙床应设在阴凉通风处,铺沙10厘米,一层种薯一层沙,铺3~4层。经5~7天、芽长达0.5厘米左右即可炼芽播种。  

催芽时,应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酸溶解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萎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种薯切一批浸一批,不可头天切第二天浸,以免伤口形成愈伤组织,降低浸种效果。  

要注意赤霉酸溶液的配制一定要准确,因为马铃薯对赤霉酸很敏感,要先用酒精或高浓度白酒溶解,然后加水配成水溶液,配好的水溶液只能使用1天。购买赤霉酸溶液一定要注意厂家,要看清楚所标的有效含量,否则无法配制。比如配制5毫克/千克,如果有效成分含量为85%,则1克赤霉酸粉剂应加水170千克,市场上出售的粉剂赤霉酸含量85%的较多;如果是100%的含量,则应加水200千克;如含量为50%,则加水100千克。马铃薯品种的休眠期越长,浓度越大,浸种时间越长。各个品种都有各自的适应浓度,处理前注意调查研究,切勿乱用。 

 ⑤温室大棚催芽法:在塑料大棚内的走道头上(远离棚门一端),如果地面过干,喷洒少量水使之略显潮湿后,铺一层薯块,撒一层湿沙(注意药物消毒),这样可连铺3~5层薯块,最后上面盖草苫或麻袋保湿,但不能盖塑料薄膜。经5~7天,芽长达0.5厘米左右即可炼芽播种。  

⑥育苗温床催芽法:可利用已有的苗床,也可现挖一个苗床。  

将床底铲平后,每铺一层薯块撒一层湿沙,.铺3~5层薯块,最后在沙子上面盖一层草苫。苗床上搭好竹拱,盖严薄膜,四周用土压好。  

经5~7天、芽长达0.5厘米左右即可炼芽播种。在催芽过程中应坚持“五宜五不宜”,即薯块宜大不宜小、层数宜少不宜多、土(沙)宜干不宜湿、炼苗时间宜长不宜短、芽子宜短不宜长。此方法催芽过程中湿度不宜过大。盖种薯的沙子应先加水拌湿,然后撒在种薯上。  

不能先盖干沙子再泼水,这样会有大量的水渗到种薯上,造成湿度过大。沙子的湿度以用手握不出水为宜。催芽期间,只要沙子不是很干,一般不要浇水。如果催芽期间湿度大,很容易导致幼芽茎部生根,这些根在播种前炼芽阶段会因失水而干缩或死掉,因而影响播种后新根的发生。马铃薯适宜的播种芽长是0.5~1.0厘米。当芽长达到0.5~1.0厘米时,将带芽薯块置于室内散射光下使芽变绿。幼芽变绿后,自身水分减少,变得强壮,在播种时不易被碰断,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幼苗壮。  

⑦阳哇催芽法:应在避风向阳处,东西向建床,一般苗床深0.4~0.5米、宽1.3米,北面筑一高0.5米的挡风土墙,东西两边各建一斜墙,床底中间龟背形,背高于底面0.1米。苗床长度依催芽薯块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每亩大田需苗床长6~~8米,堆薯块4层左右,每平方米可以堆600~800个薯块。床底铺一层酿热物,以马粪、麦秸、牛粪等为主,加适量水,含水量在80%左右(以手捏有水而不滴为宜),厚度为0.2米左右。摆种时要将薯块切面向下排列,块与块之间留点空隙,摆满后在薯块上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2厘米的湿润细碎熟土或者河沙,然后按此法在其上再摆薯块,共摆4层左右,最后在上面覆盖一层10厘米厚的湿润细碎熟土,以利保墒。薯块摆好后,在熟土上铺一层地膜,四周压紧,然后在苗床上摆多个斜梁,梁上覆盖农膜,拉紧后四周压实,以利保温,温度控制在12~14℃。  

若阳畦内温度高,则揭膜通风降温。当芽长至1~2厘米时,可移栽播种。  

⑧乙烯氯乙醇:每千克水加7毫升乙烯氯乙醇,将干净、完整(不带伤)、木栓化好的块茎(连包装网袋一起)浸入溶液中,保证所有块茎均浸湿。将浸好的块茎放置在密封室内的架子上(防止薯块接触多余的溶液)2~3天,风干后,移至18~25℃下发芽。此法对10克以下块茎尤为有效。该化学物质有毒,操作时应戴口罩、手套和穿工作服。  

⑨731:由7份乙烯氯乙醇+3份二氯乙烯+1份四氯化碳组成。  

此混合物挥发性强,有毒,有腐蚀性。操作时应戴口罩、手套和穿工作服,千万不能与皮肤接触。在25℃和密闭条件下,处理3天,每天每立方米空间用70毫升混合溶液。处理后打开处理室充分通风,人进入处理室前先用电扇将剩余气体吹干净,处理好后,将块茎移至18~25℃下发芽。  

⑩二硫化碳(CS2):该气体易燃有毒。每立方米使用12.5~50毫升可取得较好效果。处理时间3~15天,温度20~25℃。

3、马铃薯催芽标准:  马铃薯种薯催芽的标准,应使每个切块带有1~2厘米、短而粗壮的1~3个芽;小整薯带2~3个短壮芽。为避免播种伤芽,应将出芽的块茎或小整薯放在温度较低(10℃左右)的散射光下炼芽(主要是防止播种时伤芽),使芽变绿后再播种。

4、马铃薯壮龄期(多芽期)的种薯不需要催芽处理  处于壮龄期(多芽期)的种薯~或休眠期短的品种,应及早出窖,不需要进行种薯处理。可摊晾在散射光下,保持15~20℃,直接催出短壮芽后,进行播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