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40 | 回复0 | 2025-4-21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主要在二作区春作栽培和北方干旱地区,釆用地膜覆盖,主要是为了提高地温,减少地面蒸腾,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水分,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风蚀侵害,达到早出苗、早结薯、早上市的目的。一般可增产20%~50%,大中薯率提高10%~20%,并可提早上市,调节淡季蔬菜供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1、选种及种薯处理:  

①选种一般带病种薯在覆膜栽培条件下,极易造成种薯腐烂,影响出苗。故最好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春薯栽培,选用休眠期短、抗晚疫病、耐高温、不易退化、早熟高产的品种,如东农303、克新4号等。由于地膜覆盖促进了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早熟增产效果,一般可提早6~10天成熟,因此,作为秋薯收获栽培时,要选用比露地栽培生育期长的品种,才能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若为早熟早收栽培时,应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产量高、大中薯率高的优良早熟品种。.  

②消毒为防种薯带病传染,对疮痂病、黑痣病及黑胫病等可用不加温的40%甲醛200~250倍液浸种20~30分钟,浸后捞出闷6~8小时,或用50℃温度、40%甲醛120倍液浸2~3分钟杀菌。  

③切块生产上多釆用切块下种,每次用消毒切刀切块,每块重量不少于20克,三角形,芽眼靠近切口,每块上有1~2个芽眼,放入清水中洗去表面淀粉后沥干,待伤口愈合。每亩用种量100~125千克。  

2、播种育苗:  

①播期春薯覆膜栽培在1月下旬至2月初播种,秋薯适播期为9月上中旬。  

②育苗  

a.秋薯育苗先对切块用赤霉酸打破休眠,0.5~1毫克/千克浓度浸泡5~10分钟。捞出后采用高畦催芽,先在高畦上铺^层河沙,浇透水放一层切块,切口向下,盖一层沙子,再铺切块,共放2~3层,最上面再盖4~7厘米河沙,并浇透水。架设荫棚,防高温、防雨和保湿,床温22~25℃,经7~8天,当芽长出3~4厘米时,扒出薯块,见光绿化2~3天后可移植。  

b.春薯育苗可用整薯或切块,用赤霉酸打破休眠,整薯用5~15毫克/千克浓度浸种1小时,切块用0.5~1毫克/千克浓度浸泡5~10分钟。然后将处理过的种薯在铺有湿润疏松细土的苗床上放一层,用沙或细土盖没种薯后再放第二层,一般为两层。最后盖上草帘防寒保暖,待芽长1厘米左右,于白天取下草帘使其见阳光,苗高10~15厘米时定植,定植前应炼苗。

3、整地施肥:  

应进行3~4年轮作,且不能与同科的番茄茄子辣椒连作。选择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疏松、湿润的沙壤土。  

深耕25~30厘米,细犁细耙,疏松结构,同时达到土碎无坷垃,干净无杂物。细耙做畦,高垄栽培。地膜覆盖后生育期间不易追肥,必须在覆盖地膜前结合整地把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施入土中。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堆肥、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2500~3000千克、磷肥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硼砂1.5千克、硫酸锌1.5千克,结合做垄深施在10厘米以下垄土中。下种时,每亩再用人畜粪尿1000千克或尿素3~4千克作种肥。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为防:冶地下害虫,每亩应施辛硫磷0.25千克,配水5千克,拌锯末25千_克或细沙土50千克。  

选用透明无色地膜覆盖栽培,容易滋生杂草,又因地膜覆盖不能中耕除草,常会造成杂草丛生,甚至顶破地膜,降低地膜的增产效果。因此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覆膜前最好喷施除草剂。常用除草剂有:48%甲草胺乳油,覆膜前每亩用100~150克,兑水50~70升;也可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或33%二甲戊灵乳油10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喷药后30分钟覆膜。  

4、覆盖地膜:  

①覆膜方式有平作覆膜和垄作覆膜两种。  

a~平作覆膜多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5~70厘米,窄行距30~35厘米。选用膜宽70~80厘米的地膜顺行覆在窄行上,一膜覆盖2行。此法操作方便,保墒防旱抗风效果好,膜下水分分布均勻。  但膜面易积水淤泥,影响地温升高。  

b.垄作覆膜须先起好垄,垄高10~15厘米,垄底宽50~75厘米,垄背呈龟背状,垄上种2行,选用80~9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两行。此法受光面大,增温效果好,而且地膜容易拉紧拉平,覆膜质量好,土地也比平作覆膜的疏松。但如果土壤墒情不足时,膜下中心区易出现“旱区”,影响马铃薯的生长。  

②覆膜时间有播前覆膜和播后覆膜两种。  

a.播前覆膜即在播前10天左右,在整地作业完成后立即盖膜,防止水分蒸发。播种时再打孔播种。其好处是省去了破膜放苗的工序,也不会因为破膜放苗不及时,发生膜下苗子被高温灼死的现象。但播前覆膜的地膜利用率低,在出苗之前的提温保墒作用没有播后覆膜的好。  

b.播后覆膜一般是播种后立即在播种行上覆膜。播种的同时覆膜,操作方便,省时省工,也便于机械作业,并且出苗期保水增温效果明显,能做到早出苗、出全苗、出壮苗。一般可比播前覆膜早出苗2~5天。缺点是幼苗出土后,放苗时间短促,容易出现“烧苗”现象,且破膜放苗费工费时。  

③覆膜方法分为人工覆膜和机械覆膜两种。  

a.人工覆膜最好3人操作,1人展膜铺膜,2人在覆膜行的两边用土压膜。覆膜时膜要展平,松紧适中,与地面紧贴,膜的两边要压实,力求达到“紧、平、直、严、牢”的质量标准。沙壤土更需要固严地膜。  

b.机械覆膜时,播种覆膜连续作用,行进速度要均匀一致,走向要直,将膜展匀,松紧适中,不出皱褶,同时膜边压土要严实,要使膜留出足够的釆光面,充分受光。  

无论采用哪种覆盖方式,都应将膜拉紧铺平铺展,紧贴地面,膜边人土10厘米左右,用土压实。膜上每隔1.5~2米压一条土带,防止大风吹起地膜。覆膜7~10天,待地温升高后,便可播种。

5、播种定植:  

播期以出苗时不受霜冻为宜。一般比当地露地栽培提前10天左右。在每条膜上播2行。按照计划好的株行距用打孔器交错打孔点播,孔径8~10厘米,孔深10~12厘米,把土取出放在孔边,然后播种。播后再用原穴挖出的湿土将播种孔连同地膜一齐压严,并使地面平整洁净。播种时可1人打孔,1人播种,1人覆土。如果先播种后覆膜,播种技术完全与露地栽培相同。如果土壤墒情不足,播种时应在播种孔内浇水0.5升左右。  

6、田间管理:  

①破膜放苗在先播种后覆膜的地块上,当子叶出土展幵后要及时破膜放苗,否则幼苗紧贴地膜高温层易被灼死,失去再生能力,造成缺苗。放苗时间以上午8~10时、下午4时至傍晚为好。放苗时可用一刀在播穴上方对准苗划“十”字口,划口不宜太大,以放出苗为度。划好后将膜下小苗细心扒出,然后在放苗部位把破口四周的膜展开,并用细潮土封严放苗孔,防止揭膜降温和草荒。在先覆膜后播种的地块上,若因缺苗弯曲生长而顶到地膜上,亦应及时将苗放出,以免烧苗。播后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地膜破损或四周不严,用土压实压紧,以防止草荒和确保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效果。  

②查苗补苗在缺苗处及时补苗,可在临近多株苗的穴中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带根掰下,在缺苗处坐水补栽。  

③追肥在施足基肥和种肥的情况下,生育期间一般不再追肥。如果基肥不足,可在幼苗期追施速效氮肥,结合灌水每亩施腐熟粪肥300千克、硫酸铵15千克,发棵期每亩施草木灰100千克、粪肥200千克,促进结薯,结薯期再施一次草木灰、过磷酸钙等,可喷一次1%的硫酸铜+硼酸混合液或1%的硫酸镁+硼酸混合液作根外追肥。  

④灌水在出苗前结合追肥少量灌水,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保证土温适宜和消灭杂草,出苗后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早中耕,发棵期至结薯期不能缺水,结薯盛期后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到收获前应停止浇水。如果是足墒覆膜,由于地膜的保水作用,出苗后1个多月不会缺水,如果播后久旱不雨,有灌水条件的可在宽行间开沟灌水。  

⑤防寒春马铃薯出苗后如遇6℃以下低温易冻害,可用砻糠灰培土覆盖幼苗,低温过后将幼苗轻轻扒出。如幼叶受冻,天气转暖后及时追肥一次,每亩用化肥10~15千克或人粪1000~1500千克。  

⑥中耕除草生育期间在宽行间中耕除草培土,以达到疏松土壤、保墒、灭草效果。  

⑦去蘖摘蕾苗高6~10厘米时,及时去除幼弱分蘖,每窝留1~3个壮枝。对开花结果的,在现蕾时及时去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变营养分配,促进薯块膨大。  

⑧及时去膜春薯地膜覆盖时间一般为40天左右,当地温达25℃时,应及时去膜。  

⑨激素处理为控制秧苗徒长,促进早熟增产,花期叶面喷施0.2%矮壮素1~2次,或于初花期叶面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溶液(50克原粉兑水30千克)。  

7、收获:  

春马铃薯以提早上市、提高效益为主,当块茎充分膨大时即可采收。秋马铃薯需冬贮,不宜过迟采收,避免产生薯结薯现象,收获过晚,易受冻,降低品质,影响贮藏。当田间植株表皮粗糙老化,茎叶逐渐枯黄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要认真清除地膜,防止白色污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