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温湿适宜:马铃薯贮藏适宜的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90%~95%。马铃薯在3℃以下贮藏会受冷变甜或者产生褐变。 4℃是大部分品种的最适贮藏温度。因为在4℃下,块茎不发芽或很少发芽,皱缩少,其他损失也少。马铃薯在相对湿度90%以上时失水最少,但过湿容易腐烂或提早发芽,过干会变软而皱缩。 为了防止马铃薯表面形成凝结水,要进行适当的通风,通风的同时也给块茎提供了适当的氧气,可防止长霉和黑心。 2、采前准备:长期贮藏的马铃薯,应选用休眠期长的品种。 栽培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薯,做好种薯消毒。施肥中注意增施磷肥、钾肥。生育后期要减少灌水,特别要防止积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使块茎含水量减少,薯皮充分老化,以利于及早进入休眠和减少软腐病及晚疫病的传染。 
3、贮前处理:经过愈伤处理的块茎可以明显降低贮藏中的自然损耗和F·B病菌引起的腐烂。马铃薯在贮藏条件适宜时,贮藏期可达8~12个月。马铃薯和甘薯一样,釆收后需要在较高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愈伤处理,以恢复被破坏了的表面保护结构。 一般在10~15℃、95%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10~15天。然后在3~5℃温度条件下进行贮藏。 4、收后预贮:春播夏收的马铃薯,在6~7月收获。收获后尚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处在高温条件下,若无冷库贮藏条件,则需先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堆放预贮。薯堆一般不高于0.5米,宽不超过2米。在堆中放一排通气筒以便于通风降温,并用草苫遮光。要视天气情况不定期检查和倒动。倒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等到气温变冷后要转移到保温较好的贮藏窖内进行冬季贮藏(或进行沟藏和通风库贮藏)。 
5、通风库贮藏:将马铃薯装筐码于库内,每筐约25千克。 薯筐不要装得过满,以防被压伤,同时也利于通风散热。垛的高度以5~6筐高为宜。另外也可以散堆于库内,堆高为1.3~1.7米,薯堆与库顶之间需有60~80厘米的空间。薯堆中每隔2~3米放一个通风筒。为了加速排除薯堆中的热量和湿气,可在薯堆底部设通风道与通气筒连接,用鼓风机吹入冷风。秋季至初冬,夜间应打开通风系统,让冷空气进入,白天则关闭,使室内保持低温。冬季应注意保温,必要时加温。春季气温上升后可采用夜间短时放风、白天关闭的方法,延缓库温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