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 种植桃树如何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

[复制链接]
查看13 | 回复0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症状及危害  

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我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为害性大,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常造成叶片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引起落花落果和品质变劣。  

1、枝干受害症状:有2种病斑。春季溃疡斑。发生在前1年夏季已被侵染的枝条上。春季新叶出现时,枝梢上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疱疹块,直径约2毫米,后扩展长达1~10厘米,但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的1/2。春末病斑表皮破裂,病原溢出,开始蔓延。夏季溃疡斑。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嫩枝上产生水渍状紫褐色斑点,圆形,中央凹陷,最后皮层纵裂后溃疡,病斑不易扩展,病斑多时枝条枯死。  

2、叶片受害症状:初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叶面也出现,多在叶尖或叶缘散生。病斑扩大后成为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角质化,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最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病斑中央组织脱落而形成穿孔。  

3、果实受害症状:初为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大,变为暗紫色,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白色粘质分泌物。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常发生小裂纹,严重时发生不规则大裂纹。但此病只限于果实表皮发病。

二、桃细菌性穿孔病传播途径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内滋出菌液,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引起当年初次发病,一般3月份开始发病,10~11月份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

三、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病原因  

1、一般晚熟桃树品种发病重。  

2、如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发病重。  

3、如果园郁闭、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板结、缺肥或偏施氮肥都会致使发病较重。

四、桃细菌性穿孔病预防措施  

1、在开春后要注意开沟排水,达到雨停水干,降低空气湿度。  

2、建议给桃树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3、适当增加内膛疏枝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4、在10~11月份桃体眠期,也正是病原在被害枝条上开始越冬,结合冬季清园修剪,彻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五、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农药  

在桃树发芽前喷波美50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幼果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硫酸锌石灰液。6月末至7月初喷第1遍,半个月至20天喷1次,喷2~3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