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分蘖怎么办?

[复制链接]
查看9 | 回复0 |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玉米分蘖的表现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

二、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  

一般大田玉米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收获子粒,玉米植株产生的分蘖会消耗植株体内的有机营养,并削弱主茎的生长发育。另外,由于玉米的大部分分蘖最终不会形成结实果穗,即使能够结实也只是形成一个小的顶生果穗,而且很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基本上没有多大收获价值。因此,分蘖肯定会对玉米的子粒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如果生产目的是为了收获整株秸秆作为家畜饲料,那么苗期形成的分蘖对玉米群体生物产量则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玉米分蘖的原因  

导致玉米产生分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植株感染粗缩病;  

2、苗后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3、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  

4、苗期高温、干旱造成的影响。在4种情况下,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并产生大量分蘖。  

5、分蘖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品种有关,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不良环境影响下更容易产生分蘖。

四、玉米产生分蘖后的管理  

作为大田粒用玉米生产,田间出现分蘖后应该尽早拔除,拔除分蘖的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分蘖对植株体内养分的损耗和对生长造成的影响。拔除分蘖的时间以晴天的上午9时至下午5时为宜,以便使拔除分蘖以后形成的伤口能够尽快愈合,减少病害侵染和虫害为害的机会。但是,作为青贮玉米或青饲玉米生产的地块,田间出现分蘖以后,可以不拔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