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植株的抗涝能力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涝害发生的时期:在不同生育时期发生涝害,对玉来的生长发育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玉米在拔节以前发生涝害时受害比较重,而拔节以后发生的涝害对玉米的影响则比较轻;玉米种子萌芽以后,涝害发生得越早,受害越严重。 2、淹水时间: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一般淹水1天要减产8%,淹水4天减产22%,淹水8天则减产45%。 3、淹水深度:淹水越深减产越严重。玉米在苗期淹水3天,当淹没到株高的一半时,单株干重降低8.5%,只露出叶尖时单株干重降低26%,将植株全部淹没3天,植株就会死亡。 4、温度:涝害发生后,外界温度的升高会加剧涝害的危害程度。玉米萌芽期淹水2~4天,种子在20.5C时,出苗率为67.2%,而当温度达到26.6C时,出苗率仅有26.6%。受涝植株在5C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存活,而当温度达到11~12C时,10天左右植株便会死亡。 5、土壤含氮量:土壤中较高的氮素含量可以减轻涝害的危害,拔节期间淹水4天时,土壤氮素含量较低的减产30%,而土壤氮素含量较高的减产则很少。 6、品种特性:涝害发生后,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根呼吸强度明显减弱,次生根发达的玉米品种抗涝能力比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