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用抗旱稳产品种:一般抗旱品种能在不良气候条件下健壮生长,稳产性高,在降水条件较好时,能获得更高产量。丹玉13、京黄417、冀单24等杂交种,群众虽多年种植仍不愿更换,就是因多年生产,稳产性高。 2、调节品种播种期:使玉米需水高峰和当地降水高峰相配合,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河北农大在保定附近,选用抗旱品种冀单24,6月中下旬趁墒播种,生育期一般不浇水。多年实践证明,两米深土壤水分,可以供应玉米正常生长,在生育期降水220~250毫米的条件下,配合其它措施仍可获得亩产500千克以上产量。 3、改进耕作技术:变晚耕为早耕,以更多蓄积雨季降水;改多耕为少耕,以防止土壤结构硬坏,做到保墒和防止水土流失;改浅耕为深耕,加深活土层提高蓄水能力;改翻耕为深松土,减少蒸发,有利蓄墒。结合耙糖保墒,既可以做到多积蓄雨水,又减少土壤蒸发,从而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4、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岗坡旱地要修整梯田,年年修整,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降水利用率的根本措施。 5、利用蓄水旱井:在丘陵旱地水资源缺乏地区,利用地形地势,大搞蓄水旱井,不仅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而且可做到带水播种,结合地膜覆盖,保证玉米前期缺水季节水分供应,促使雨季到来后玉米继续正常生长,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6、秸秆地面覆盖:这是国内外广为采用的技术。在玉米生育期间,每亩撒播200~300千克小麦秸秆,既减少土壤蒸发,又减少地表径流,有利接纳雨水,同时秸秆也可进一步腐熟后作肥料,一般覆盖比不覆盖可多蓄积雨水10%~20%,不仅有利于春季玉米生长,也有利于后作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