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但是,玉米有2/3面积分布在旱地上,其中不少还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和丘陵岗坡地上,造成低产的原因是: ①旱涝盐碱、风雹低温、病虫危害,这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 ②由于各地自然灾害严重,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农田投入比高产区少,如有机肥、化肥、农药等投入少,这是低产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③缺乏适合我国各种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和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进展,上述情况有所改变,但推广体系还有待完善。 ④产后转化销售运输渠道和技术有待扩展和加强。 
此外,在不断改善上述生产条件同时,从目前生产技术方面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品种纯度:除注意选育适合当地抗逆高产品种外,目前品种纯度是障碍提高单产的重要因素,除市场外,应特别注意制种基地建设与管理,严格防止以次充好,商品粮乃至秕粒粮混入种子。还应提高自交系纯度,以提高种子质量。 2、选用中早熟品种:由于是中低产地区,地力差、投入少,晚熟高产品种往往造成后期脱肥,反而产量不高。相对来看,中早熟品种有适应中低肥力的更大余地,在此基础上,保证足够密度和投入是完全可以高产的。 3、注意品种抗性:针对当地主要问题,选用抗不良条件的合适品种,如华北低平原干旱地区,选用生育期90天的早熟抗旱品种,在玉米生产季节有250毫米左右降水,配合其它措施仍能获得每亩产500千克的好收成。 4、注意合理密植:根据当地地力、品种,确定合适密度,干旱地区切实做好保苗。 5、增加肥料等投入:根据预计产量和地力水平、品种特性,合理施肥、灌水及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 |